

|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猪链球菌感染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在国内最早由吴硕显(1949) 于上海郊区发现本病的散发病例, 20 世纪70 年代发病增加, 80 年代后期发病更趋严重,90年代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当前, 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的防疫得到普遍重视,而对于猪链球菌病则往往疏于防范, 造成其发病数和死亡数在各种猪传染病中占很大比例。而于去年发生在四川资阳的群发性死亡和于北京通州发生的死亡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病的重视。 下面对发病特征和治疗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一. 流行病学 1945 年B ryan te 报道在母猪或仔猪发生的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性流行病猪链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型, 常呈链状排列, 长短不一,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壁内含多种氨基酸糖, 构成了其群特异性抗原, 根据链球菌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 用兰氏(L ance f ield) 血清学分类, 可将链球菌分成A、B、C、D、E、F、G、H、K、L、M、N、O、P、Q、R、S、T、U 等19 个血清型。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多为C 群的兽疫链球菌( S. z ooep id em icus ) 和类马链球菌( S.ep u isim il is ) ,D 群的猪链球菌( S. su is ) , 以及E、L、S、R 等群。该病在我国迄今已有13 个省市(区) 报道了链球菌病, 并在华南、西南和 华东等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流行 二.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病机理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败血症型,关节炎型和脑膜炎型 1.败血症型:该型主要表现败血症,临床上有以下症状: 体温升高到41 ℃,呈稽留热,精神萎顿,食欲大减或废绝,呼吸促迫,心跳增数。病猪耳、胸部、腹部出现红斑或紫斑,这一症状多见于病的后期。 2.关节炎型:该型主要表现是前肢腕关节和后肢跗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并有痛感,故病猪常出现明显的跛行。 3.脑膜脑炎型:该型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粪便干燥,表现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