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病于1978年在英国和瑞士暴发后,随后很多国家相继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我国于1980年分离了本病毒。 【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本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性。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球形,直径95~190纳米,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核酸型为RNA,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内生长。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都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猪对本病都很敏感,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达100%,成年母猪为15%~90%。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季多发,我国多在12月至次年2月寒冬季节发生。
【病理变化】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壁弛缓,缺乏弹性,变薄有透明感,肠粘膜绒毛严重萎缩。25%病例胃底粘膜潮红充血,并有粘液覆盖,50%病例见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或絮状小片),较大猪(14日龄以上的猪)约10%病例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 【诊断】尸体消瘦脱水,皮下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乳凝块,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通常肠管膨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镜下小肠绒毛缩短,显著萎缩。【诊断】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基本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也比较缓慢一些,因此根据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主要依靠血清学诊断,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染色、人工感染试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