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单独或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联合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生长迟缓、鼻炎、鼻甲骨萎缩和鼻变形。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 单独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可引起较温和的非进行性鼻甲骨萎缩,一般无明显鼻甲骨病变;在健康猪群中,几乎所有的猪都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和非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并伴有程度不同的鼻甲骨萎缩;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后继发感染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时,则常引发严重的萎缩性鼻炎。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两极着染,有运动性,但不形成芽孢,为严格需氧菌。本菌在鲜血琼脂中能产生p一型溶血,可使马铃薯培养基变黑而菌落呈黄棕色或微带绿色。本菌有三个菌相,1相菌毒力较强,2、3相菌毒力较弱。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常规消毒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具两极着染的特点。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并产生毒素。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口、鼻感染猪,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媒介物接触传播。 易感动物为猪,任何年龄的猪均可发生感染,尤其以幼龄猪和处在生长阶段的猪易感。其他动物如犬、猫、牛、马、鸡、兔、鼠以及人,也能引起慢性鼻炎和支气管肺炎。 本病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存在明显的年龄相关性,即猪龄越小感染率越高,临床症状亦越严重。营养水平、遗传因素,不同的品种和品系以及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可促使发病。 3 临床症状 病猪打喷嚏和咳嗽,鼻流清液或黏脓性分泌物。由于鼻黏膜炎症刺激,病猪表现不安、搔抓或摩擦鼻部。流泪,因与尘土沾积在眼眶下形成半月形“泪斑”,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 年幼猪感染特征是鼻甲骨发育受阻和鼻变形。若两侧鼻腔损害程度一致时,则造成“鼻上撅”,即鼻腔变小缩短,向上翘起,下颌相对较长,下门齿突出于上门齿之外,不能正常咬合。若一侧鼻腔病变严重,则可造成鼻子歪向一侧,表现为“歪鼻子”。 4 病理变化 一般局限于鼻腔及其周围组织。特征病变为鼻甲骨不同程度萎缩。通常鼻甲骨的下卷曲萎缩最严重,有的鼻甲骨的上下卷曲都萎缩,甚至鼻甲骨完全消失。有时可见鼻中隔部分或完全弯曲。鼻黏膜充血水肿,鼻窦内常积聚多量黏性、脓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5 诊断 5.1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与鉴定: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6 防治 不从疫区引进猪只,即使从非疫区引进猪,也需隔离检疫,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猪场应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和卫生防疫措施。该病流行区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发现病猪应淘汰处理。文章来源: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