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猪囊尾蚴病是由人的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体横纹肌肉而引起的一种绦虫幼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幼虫主要感染猪,此外,野猪、犬、猫以及人也可感染。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因此,本病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影响公共卫生。 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成虫呈扁平带状,长2~4米或更长一些。分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一个顶突,顶突上有两排角质小钩。颈节细长,体节节片数量很多。猪囊尾蚴为白色半透明的囊包,椭圆形,约黄豆大小,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的头节。 有钩绦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以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上的小钩吸附在肠壁黏膜上,体节游离在小肠腔内,孕卵节片从虫体脱落,随人的粪便排出,节片破裂后散布虫卵。被猪或人吃了而感染。六钩蚴从卵内逸出,钻人肠壁血管,随血液带到猪体各部,在咬肌、心肌、舌肌及肋间肌等全身肌肉形成囊状幼虫。严重感染时,各部肌肉甚至脑部眼内都有寄生,经2~4个月发育成囊尾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经5~12周发育为成熟的绦虫。 2 临床症状 猪体感染虫体较少,则无明显症状。只有在猪体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感染大量虫体,才出现消瘦、贫血甚至衰竭、前肢僵硬、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及发育不良等症状。 3 诊断 生前临床诊断较困难,确诊需进行剖检或免疫学检查。 目前,酶联免疫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可用于生前诊断。 4 防治 加强屠宰检疫工作,凡检出的病尸,按《动物防疫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卫生工作,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防止猪吃人粪。人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发现病人,及时进行药物驱虫,杜绝感染来源。 文章来源: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