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冬春季保健防控 为什么冬春季蓝耳病(高热病)发病更多,危害更大,其原因非常简单:高热病的主凶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病毒疾病在冬、春季更容易发生。为帮助养殖户(场)和管理者做好冬春季“高热病”防控,防止重蹈覆辙,特将其冬季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 06-07年冬、春“高热病”迅速蔓延的病因 06年冬季“高热病”的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错误,认为“高热病”只发生于热天,管理松懈,忽视冬春季的防控;二是冷应激,有利于病毒疾病的传播;三是猪舍保暖,门窗关闭,通风不良,空气中氨气浓度高,呼吸道损害,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防御屏障打开,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特别是集约化和规模化猪场的保育舍,猪群密度高,饲喂高蛋白饲料,采用漏缝地板,多数粪便不能及时清除,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高;四是没有热应激的参与和高热季节的热性疾病的并发,临床特征出现了大的变化,技术人员判断失误;五是冬季患病仔猪的贩运,疫情扩散。 2自繁自养的猪场冬春“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 “高热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高烧、体温升高到41℃,甚至更高,皮红,精神沉郁、粪干、呼吸困难,后期部分猪鼻液有出血。怀孕母猪大批流产、死胎、早产、产弱仔,怀孕母猪流产率达30%,严重的可达70%,甚至80%;哺乳母猪严重缺奶,甚至无奶汁。乳猪的发病死亡率随日龄的加大而下降,10日龄以内死亡率为 80%~100%;10日龄以上一般为20%~50%。生长育肥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冬春天与热天相比,其发病和流行病学特点更接近经典蓝耳病的特点,但对仔猪和母猪危害更大,具体表现为:一是自繁自养的猪场多数在保育舍中首先爆发,以断奶保育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较高,危害最大,如河北衡水某集约化猪场3个月死亡仔猪近9000头。临床症状表现为:一是流感样症状,打喷嚏、咳嗽、流鼻液,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少部分耳发绀(蓝耳);二是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但体温升高不明显,甚至部分母猪体温不升高;三是肥猪和公猪发病率下降,体温升高多数在40.5℃-41℃,死亡率明显下降,这是与高温季节的一个显著差别。 蓝耳病还有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次疫病的重要临床特征:猪出现结膜炎,眼睑和结膜水肿,个别出现球结膜水肿,目光阴森。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的多数病例中在冬季也有此特征症状,特别是母猪和肥猪。 3 贩运仔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 贩运仔猪的“高热病”多是表现为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并发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因此死亡率更高,特别是冬、春季更容易发病和死亡。 “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是2003年文利新、袁慧等专家发现、命名的新疾病,其发病特征是:仔猪贩运到达后,第二天开始有少量腹泻,以后逐步增多,5~10天达到高峰,持续15~30天,并且体重越小发病越快也越严重;腹泻以水样为主,腹泻率30~100%,平均59.6%;腹泻时间稍长,则脱水,表现出精神沉郁,皮毛粗乱,消瘦,耳尖、四肢末端发绀;部分有体温升高,体温一般为40~40.5 oC,脱水严重或有继发感染的,往往出现死亡,死亡率达12%。 贩运仔猪多数是刚断奶仔猪,又来源于四面八方,大多数没有进行免疫,抗病力差,加上断奶应激、运输应激导致的抗病力下降,易并发各种感染。常见的感染有猪瘟、温和性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病,但临床最常见的是猪瘟和温和性猪瘟并发感染,如江西乐平市06年5-7月份出现的高热病,猪瘟并发率高达70%以上。一旦出现并发感染,往往病情复杂,各种临床表现均有,其死亡率上升到30%以上,甚至达60%以上,个别的全军覆没。还有部分养殖户的架子猪和肥猪发生急性猪瘟,均是贩运购入后没有进行猪瘟免疫或免疫剂量不够引起。 当前疫病流行期间,高致病性蓝耳病并发感染也成为极为重要的病因。特别是冬、春季部分养殖户(场)将发病猪卖到市场,部分养殖户贪便宜,更是疫情扩散和发病的重要原因。 4冬春季“高热病”保健措施 高热病的保健防控要按照“扶正祛邪”原则做好综合保健。扶正就是保持或增加动物机体本身的抗病力,具体措施包括应用免疫注射增强特异性免疫能力、应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的方法增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祛邪就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具体措施包括:搞好环境卫生、消毒、驱虫、保持空气清新等。 4.1 增强特异性抗病力,打好蓝耳病疫苗,防止免疫失败和免疫应激; 免疫接种可参照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和要求进行,23日龄给商品猪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经产母猪配种前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公猪 每隔6个月 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实践中,许多养殖场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传统的蓝耳苗,也取得了很好防控效果,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注射疫苗时,建议日粮中添加0.5%“促免1号”,提高抗体水平,防止“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出现。(附:在抗体水平过低的情况下,有蓝耳病病毒抗原侵入,低水平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由于抗体分子上有Fc片段,而巨噬细胞上有Fc片段受体,这样抗体就容易把抗原带入巨噬细胞,而蓝耳病毒主要是损害猪的巨噬细胞,使感染加重;在抗体水平高时,才能使得抗体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4.2 消除母猪生殖应激,养好妊娠后期母猪,产前35天开始,将牲命1号按1%比例加入饲料中拌匀饲喂,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增加初生重,增强抗病力;养好哺乳母猪,将牲命1号按2%比例加入饲料拌匀饲喂,增加初乳的质和量,利用母源抗体,保护35日龄内的仔猪; 4.3 过好断奶关和保育关,控制畜舍氨气等有害气体,防控仔猪蓝耳病。其具体措施是在注射疫苗的的基础上,应用仔猪保健产品“护仔康1号-B” 、“护仔康2号-B”饲喂30天过好断奶关、保育关,减少疾病,促进快速生长; 4.4 消除霉菌毒素影响,增强营养,保护动物机体免疫屏障功能;蓝耳病主要是破坏肺的巨噬细胞,而“大莊素-B”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因此,每吨饲料添加“大莊素-B”5-8公斤可提高猪抗病力,大幅减少高热病的发生,减轻发病症状; 4.5 严格消毒;隔离封锁,饲养员封闭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4.6 保持猪舍栏干净、干燥、通风,定期消毒,清洁空气,减少氨气,提高抗病力; 4.7 疫病流行期,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要贪便宜,购入病猪或死猪肉食用。 4.8 贩运仔猪的保健 贩运仔猪免疫方法:购入当天或第二天进行猪瘟免疫,剂量是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是有腹泻现象的也要打疫苗,二是防止针头传染;三是有疑似猪瘟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另外,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其它疫苗接种工作,近期原则上要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 配制专利饲料进行保健饲养,方法:第一阶段,贩运购入后的15-20天内,原饲料不变,按2%添加“护仔康1号”;第二阶段贩运购入后的20-45天,原饲料不变,按2%添加“护仔康2号”应用两阶段饲养方案,可减少腹泻93%以上,日增重提高82.7%,料肉比下降35.4%,全期饲养期缩短20-30天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