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锰缺乏症是由于日粮中锰供给不足引起的一种以生长停滞、骨骼畸形、生殖机能障碍(发情异常、不易受胎或容易流产)以及新生畜运动失调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往往在一个牧场内大群发病,或在一个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家禽对缺锰最为敏感,发病较多,称为骨短粗病(perosis)。猪、羊、牛都能发生缺锰症。
病因
原发性缺锰是由于日粮内锰含量过低而引起。在低锰土壤生长的植物含锰量也低。玉米和大麦含锰最低,小麦和燕麦高3~5倍。麸皮和细糠锰含量是玉米或小麦的10~20倍。多数牧草中含锰量50~l00mg/kg,若低于80mg/kg即不能维持牛的正常生殖能力,低于50mg/kg常伴有不育和不发情。喂猪的日粮通常含锰在20mg/kg以上,如无其他物质干扰锰的代谢,不会发生锰缺乏症。但有的地区牧草含锰量可多达540~1340mg/kg,而引起牛的泌乳性搐弱(lactation tetany)。
畜禽缺锰也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锰的吸收受干扰所致。已确证,饲料中钙、磷、以及植酸盐含量过多,可影响机体对锰的吸收、利用。在禽类,高磷酸钙日粮会加重锰的缺乏,乃是由于锰被固体的矿物质吸附而造成可溶性锰减少之故。
此外,动物机体罹患慢性胃肠道疾病时,也可妨碍对锰的吸收、利用。
临床表现
锰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各种家畜有不同的特征。
牛:新生犊牛表现为腿部畸形,球关节着地,即关节肿大与腿部扭曲,运动失调。缺锰地区犊牛发生麻痹者较多,主要表现为叫,肌肉震颤乃至痉挛性收缩,关节麻痹,运动明显障碍,生长发育受阻,被毛干燥,无光泽。
成年牛则表现性周期紊乱,发情缓慢或不发情,不易受胎,早期发生原因不明的隐性流产、弱胎或死胎。直肠检查通常见有一个或两个卵巢发育不良,比正常要小。乳量减少,严重的无乳。
种公牛则因缺锰后性欲减退,严重者失去交配力,同时出现关节周围炎、跛行等。
猪:常发生于4~11月龄的仔猪,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骨骼生长缓慢,肌肉无力,肥胖,发情不规律、变弱或不发情,无乳或胎儿吸收或死胎。腿无力,前肢呈弓形,腿短粗而弯曲,附关节肿大,步态强拘或跛行。
由缺锰母猪所生的仔猪形体矮小,体质衰弱,骨骼畸形,不愿活动,甚至不能站立。
羊:骨骼生长缓慢,四肢变形,关节有疼痛表现,运动明显障碍。山羊附关节肿大,有赘生物,发情期延长,不易受胎,早期流产、死胎。羔羊的骨骼缩短而脆弱,关节疼痛,舞蹈步态,不愿走动。
禽类:对锰缺乏比较敏感,尤其是鸡和鸭。在缺锰地区或锰供给不足的饲养场的鸡,出壳后2~30日龄雏鸡,10日龄雏鸭即可表现出骨骼畸形。
鸡的特征症状是骨短粗症和滑腱症(slipped tendon)。可见单侧或双侧附关节以下肢体扭转,向外屈曲,附关节肿大、变形,胫骨和跖骨变粗短和腓肠肌腱脱出而偏斜。两肢同时患病者,站立时呈"o"形或"X"形,一肢患病者一肢着地另一肢显短而悬起,严重者附关节着地移动或麻痹卧地不起,因无法采食而饿死。种母鸡患病,主要表现所产的受精蛋含锰量较低,致使胚胎发育不良,孵化率下降,常孵至19~21天发生胚胎死亡;刚孵出的雏鸡由于缺锰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观星姿势。
雏鸭表现生长发育不正常,羽毛稀疏无光泽,生长缓慢,一般在10日龄出现跛行,随着日龄增加跛行更加严重,胫骨关节异常肿大,胫骨远端和附骨的近端向外弯转,最后腓肠肌腱脱离原来的位置,因而腿部弯曲或扭曲,胫骨和附骨变短变粗。当两腿同时患病时,病鸭蹲于附关节上,不能站立。
诊断
主要根据不明原因的不孕症,繁殖机能下降,骨骼发育异常,关节肿大,前肢呈八字型或罗圈腿,后肢跟腱滑脱,头短而宽;新生幼畜平衡失调等作出可疑诊断。日粮中补充锰以后,食欲改善,青年动物开始发情受孕,鸡胚发育后期死亡现象明显好转等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如能配合对环境、饲料和动物体内锰状态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确诊。有资料表明,土壤中锰含量在3.0mg/kg以下,牧草中锰含量在50mg/kg以下,容易诱发锰缺乏症,造成母畜不孕和幼畜骨骼变形。各种动物饲料中锰含量应在40mg/kg以上,可防止缺锰。但以玉米、大麦为主食的鸡、猪饲料中锰含量常远低于这一水平,同时,还应注意饲料中钙、磷含量高,要求锰含量亦相应增高,才不会产生疾病危险(Underwood,1977)。
血液中锰含量对诊断意义不大,肝脏中锰含量亦只有在严重缺锰时才明显下降。有人认为牛肝锰低于8.0mgkg,补锰后迅速升高者,是缺锰所致。毛锰浓度因毛色、季节及体表不同部位毛样而有较大差异,很难用作诊断指标。血液、骨骼中碱性磷酸酶升高,肝脏中精氨酸酶活性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防治
改善饲养,供给含锰丰富的青绿饲料。一般认为牛的日粮中至少应含20mg/kg锰,猪、鸡日粮中至少供给40mg/kg锰,高产母鸡还需更高些,一般在60mg/kg左右,才可防止锰缺乏症。各种锰化合物似乎有同样的补短效果。鸡通常用1g高锰酸钾溶于20L饮水内,每天2次,连用2天,停药2天,再饮2天,对预防和早期治疗有显著效果。亦有建议在缺短地区或条件性缺锰地区,母牛每天补4g,小牛每天补2g硫酸锰,可防止锰缺乏。硫酸锰掺入化肥中每亩草地施用0.51kg,可有效地防止放牧牛、羊的锰缺乏。已发生骨短粗和跟腱滑脱的,很难完全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