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家峥1* ,张清海2,刘小燕1,董保具2,李召展1 (1 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站,河南 许昌 461000;2 河南省黄泛区牧业总公司, 河南 西华 466632) 摘 要 目的:研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分娩母猪是否存在垂直感染;是否可引发繁殖障碍。方法:选同批进入产房分娩的LY二元母猪24头,分娩时从母猪耳静脉、脐带及所产仔猪的耳静脉采血,用鲜血压片法检验,明确是否存在垂直传染,并跟踪检测。同时对此批母猪是否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观测。结果:(1)猪附红细胞体可通过脐带传递感染所分娩的全部仔猪;(2)感染附红体病的母猪未发生繁殖障碍。结论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严重的垂直感染;未见引发繁殖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 猪 附红细胞体 垂直感染 繁殖障碍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EH)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感染引起多种动物的共患病。1928年Schilling及Dinger首次报告了鼠的附红细胞体病,1932年Doyle在印度首次报道了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on Suis,E.suis) [1]。据我们统计至2002年初,在国内报道发生本病的已达26个省、市、区,其中以报道猪发病的最多[2]。近几年,尤其是2001~2003年,国内关于本病发生的报道急剧增加,似猪附红细胞体病成了当前猪病的主流,在如此严重的形势下,查清本病是否存在垂直感染对于充实本病的流行病学和采取恰当的防制措施有重大意义。同时,许多报道称,繁殖母猪因附红细胞体所致的流产、死产、不孕、不发情等繁殖障碍甚为严重,但在国内、外的报道中,对此问题的认识差距甚大。为此,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猪附红细胞体垂直感染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猪 某大型猪场,于分娩前五天进入产房的同批待产猪24头;均为LY二元母猪(1~6产)。所有待产猪行为、饮食正常,无疾病症候。待产猪由同一饲养员用相同的饲料定量喂养并管理。 1.1.2 试验方法 母猪分娩时在现场同时采取母猪耳静脉血、脐带血及所生仔猪耳静脉血,立即在显微镜下1000×观察“鲜血压片”情况并进行记录。24头试验猪中随机取样6头为跟踪监测猪,对其所生仔猪又随机取样各4头为跟踪监测猪,均每隔5天定期做一次“鲜血压片”检验。其余18头分娩母猪及所生仔猪仅在整个试验期不定期做抽样检查。“鲜血压片”观察内容有三:①红细胞变形,边缘呈锯刺状、菠萝状、皱缩等变形,简称“变形”;②红细胞上有颗粒附着,并往往有轻微颤动,简称“附着”;③血浆中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颗粒,且大多有自主运动,简称“颗粒”。观察到上述三种情况或其中之一者即称为“鲜血压片阳性”,据近几年报道资料,认为此种情况即属于附红细胞体感染。 1.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母猪耳部鲜血压片检验结果
监测日期
2003.12.10~11
2003.12.25~26
产仔
变形
附着
颗粒
变形
附着
颗粒
母猪编号
(每视野%)(平均数)
(每视野%)(平均数)
LY2024
100
100
0
100
100
0
LY1634
100
100
0
100
100
0
LY
97
100
100
0
100
80
LY133
100
100
0
80
80
0
LY1363
100
100
0
100
100
0
LY1506
100
100
0
80
100
0
表2 仔猪不同部位鲜血压片检验结果
监测日期
2003.12.10~11 2003.12.25~26
产仔母猪
脐带血
耳血
耳血
编号
变形
附着
颗粒
变形
附着
颗粒
变形
附着
颗粒
(每个视野%)(平均数)
(每个视野%)(平均数)
(每个视野%)(平均数)
LY2024
100
60
0
60
0
25
100
100
0
50
50
0
0
0
58
100
80
0
80
100
0
100
100
40
100
100
0
100
100
0
100
100
50
100
100
0
LY1624
100
100
0
100
100
0
100
100
0
0
100
30
0
0
0
80
80
0
100
100
0
100
100
40
100
80
0
100
100
26
100
100
0
80
100
30
LY97
100
100
0
100
100
0
100
80
0
100
100
0
0
0
38
100
100
30
100
100
0
0
0
32
100
100
30
100
100
0
100
100
0
40
40
10
LY133
100
100
0
100
10
0
80
100
0
100
100
0
100
10
0
100
100
0
0
80
0
10
100
0
80
80
0
0
10
0
0
10
0
100
100
0
LY1363
100
100
0
100
100
0
100
100
0
50
100
0
100
100
0
80
60
0
100
100
0
0
100
0
100
100
0
100
80
0
100
100
0
100
80
0
LY1506
100
80
20
80
80
0
80
100
0
100
100
30
0
0
0
60
40
0
100
100
0
100
100
0
100
100
0
100
60
0
60
100
0
100
100
0
1.3 小结 1.3.1 怀孕产仔母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通过脐带传染给所分娩的全部仔猪,且可在仔猪整个哺乳期的血液中存在,但感染严重程度在不同时间及不同猪常呈现无规律的波动。 1.3.2 用鲜血压片法检验,分娩时母猪耳血、脐带及新生仔猪的耳血中所见的“变形”“附着”“颗粒”,在不同部位的血样中出现无规律,母、仔之间亦不呈正相关。 1.3.3 鲜血中“变形”及“附着”现象较广泛存在,而血液中的“颗粒”出现较少,且往往仅在少数猪中出现。
2 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观察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猪 进入产房的LY二元待产母猪24头,为1~6胎次,外观健康,饮食欲正常,该批待产猪是与研究猪附红体垂直感染的为同一猪群,但所观察研究的项目不同。 2.1.2 试验方法 于24头待产猪在分娩过程中,认真按接产规程操作,观察产仔情况及哺乳期仔猪健康状况。另于仔猪断奶后,观察分娩母猪发情、配种、受孕及再次分娩情况,均详细进行记录。 2.2 结果 2.2.1 产仔情况,见表3 表3 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母猪产仔情况
试验
母猪(头)
共产仔猪(头)
平均窝产
仔数(头)
其中※死、木、弱仔(头)
平均出生
窝重(kg)
平均出生
头重(kg)
活壮仔(头)
壮仔率数(%)
平均胎壮
仔数(头)
24
261
10.88
28
14.90
1.37
233
89.27
9.71
※其中死胎16头,木乃伊胎7头,弱仔5头;弱仔包括体重700g以下及八字腿仔猪等。 2.2.2 断奶后母猪发情及配种情况 本批24头母猪,于仔猪28日龄即2004年1月7日断奶,断奶之当日不计,于断奶后第3天发情5头,第4天发情6头,第5天发情10头,第6天发情2头,第7天发情1头。从断奶后到发情的间隔平均时间为4.5天。配种后观察两个情期,无返情和流产,且该24头母猪于2004年5月上旬又全部正常分娩。 2.3 小结 2.3.1 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母猪分娩状况及所产仔猪等各项记录均未显示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2.3.2 此批产仔母猪于仔猪断奶后,全部发情并配种受孕,从断奶到发情平均为4.5天。此24头怀孕母猪又于下一胎再次全部正常分娩。
3 讨论
3.1 动物附红体的垂直感染问题是研究本病流行病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资料报道不一,Heinritzzi(1991)认为“子宫被认为不可能传播猪附红细胞体[1]。本研究证实,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怀孕母猪脐带血液中存在大量的附红细胞体,并可通过脐带垂直使所产出的仔猪100%感染附红细胞体,但被感染的怀孕母猪及所生仔猪均未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在整个授乳或哺乳阶段,未显示对母、仔健康有明显影响,《猪病学》曾指出,“很难精确地界定猪附红细胞体在某猪群中的影响以及传播情况” [1]。 3.2 近几年,虽许多报道认为近年发生的猪繁殖障碍系由附红体病所致,但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原因甚多,仅引起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病原体已达30多种,将发生繁殖障碍的原因完全或大多归咎于附红体似欠妥当。《猪病学》对此问题做了较多的记述,对能引起或不能引起繁殖障碍发生都列举了若干资料[1]。据我们此次研究结果,不支持猪附红体病可造成猪发生繁殖障碍。同时还认为,要确定附红细胞体所引起的繁殖障碍,必须做其它相关可引起繁殖障碍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以排除或确认有无其它病原体的致病作用,还要查清有无饲料或管理失误等多种致病因素的存在才能确诊。 3.3 某军事研究单位[3] [4],对妇产科100名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婴儿,用血液压滴及染色法镜检,进行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调查,结果母婴双双阳性的96对,母亲阳性而婴儿阴性2对,母婴双双阴性的2对。还有报道称[5],牛、猪、人均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率可达98%~100%(牛5/6、猪10/10、人96/98)。在这些调查和报道中,虽证实了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普遍而严重的存在,但均未认定或显示对母婴(仔)产生不良影响。是否附红细胞体是许多人、畜体内的一种常在微生物,它的危害还取决于若干相关因素等极为复杂的一些问题尚有待研究。 3.4目前,对附红体病的认识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尚有待解决,如病原体、生活史、致病性及相关激发因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确切有效的预防技术等,都要通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试验研究,逐一进行证实,避免误识、误导甚至炒作,否则将给养猪生产带来极大不利。
4 结论
4.1 本研究证实,感染有附红体的分娩母猪,可通过脐带传递附红体,使所生仔猪100%感染。 4.2 24头严重感染有附红体的母猪,从它的妊娠、分娩过程、产出仔猪情况,以及断奶后发情、配种并再次正常产仔记录,均未显示猪附红细胞体对母猪的繁殖产生障碍。
[1] 斯特劳,阿来尔,蒙加林 (美) 猪病学[M],(第八版)2000:425~431。 [2] 张家峥,刘小燕,李召展等 养猪[J],2002,(4):39~41。 [3] 刘兴发,田红,候顺利等 中国兽医杂志[J],1997,23(10):23~24。 [4] 田红,刘兴发,孙朝霞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J],1997,13(1):74。 [5] 高桂生,才家彬,史秋梅等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60~163。 * 作者简介:张家峥(1933~)男,河北省南皮人,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及推广;刘小燕(1969~)女,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预防兽医学硕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