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猪水疱病?
  • 发布时间:2008-11-20 16:13:30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猪水疱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强,发病率高,以蹄部、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皮肤和黏膜发生水疱为特征。在症状上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
       
    本病1966年首先发现于意大利,1971年见于香港地区,随后英国、奥地利、法国、波兰、比利时、德国、日本、瑞士、匈牙利和前苏联等国家先后报道发生本病。
         
    病原  猪水疱疱疹病毒(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 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maviddae)肠道病毒属(Entervirus)创,病毒粒子是球形;在超薄切片中直径为2223nm,用磷钨酸负染法测定为283Onm,用沉降法测定为28.6nm。病毒粒子在细胞质内呈晶格排列,在病变细胞质的空泡内凹陷处呈环形串珠状排列。病毒由裸露的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和含有单股RNA的核心组成。病毒对乙隧不敏感,说明无类脂质囊膜。对PH3.O5.0表现稳定。
        
    将病毒人工接种12日龄乳小鼠和乳仓鼠,引起痉孪、麻痹等神经症状,在接种后31Od内死亡。接种成年小鼠、仓鼠和兔均无反应,但能产生中和抗体。豚鼠足踵接种不表现症状,可制备诊断用的抗血清。
        
    本病毒在仔猪肾、仓鼠肾原代细胞和IBRS2系、PK15和人羊膜传代细胞FL细胞株上生长,24h在细胞质内出现颗粒、细胞变圆,48h单层全部脱落。对牛、仓鼠、豚鼠、兔的肾细胞、牛甲状腺细胞、BHK21传代细胞等均不感染。据报道,病毒不同毒株在IBRS2细胞单层上可见到蚀斑,大斑直径达45mm。用细胞培养中和试验、乳鼠中和试验及琼脂扩散试验证明猪传染性水疱病毒与人的肠道病毒柯萨奇B5(Coxsackie B5)有亲缘关系,无论在细胞培养和小鼠脑内接种,用柯萨奇B5病毒的血清,可中和SVDV。另外,柯萨奇B5病毒与SVD康复血清也出现明显交叉中和现象。
       
    本病毒不能凝集家兔、豚鼠、牛、绵羊、鸡、鸽等动物红细胞,也不能凝集人的红细胞。
       
    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有较强抵抗力,在5030min仍不失感染力,6030min801min即可灭活,在低温中可长期保存。病毒在污染的猪舍内存活8周以上,病猪的肌肉、皮肤、肾脏保存于-20℃经11个月,病毒滴度未见显著下降。病猪肉掩制后3个月仍可检出病毒。3%NaOH溶液在33℃,24h能杀死水疱皮中病毒,1%过氧乙酸60min可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  在自然流行中,本病仅发生于猪。而牛、羊等家畜不发病,猪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感染。在猪只高度集中或调运频繁的单位和地区,容易造成本病的流行,尤其是在猪集中的仓库,集中的数量和密度愈大,发病率愈高。在分散饲养的情况下,很少引起流行。本病在农村主要由于饲喂城市的泪水,特别是洗猪头和蹄的污水而感染。
       
    病猪、潜伏期的猪和病愈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通过粪、尿、水疱液、奶排出病毒。感染是通过接触、饲喂含病毒而未经消毒的泪水和屠宰下脚料、生猪交易、运输工具(被污染的车、船)。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草、运动场和用具以及饲养员等往往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通过受伤的蹄部、鼻端皮肤、消化道黏膜而进入体内。据报道,本病可通过深部呼吸道传染,气管注射发病率高,经鼻需大剂量才能感染。健猪与病猪同居2445h,虽未出现临床症状,但体内已含有病毒。发病后第3天,病猪的肌肉、内脏、水疱皮,第15天的内脏、水疱皮及第20天的水疱皮等均带毒,第511天的血液带毒,第18天采集的血液常不带毒。病猪的淋巴结和骨髓带毒2周以上。贮存于-20℃经11个月的病猪肉块、皮肤、肋骨、肾等的病毒滴度未见显著下降。病猪肉盐渍(腊肉),由于为高浓度的锅离子所包围,肉制品虽成为类似煮过但病毒仍残存,须经110d后才能灭活。这些问题在流行病学上必须加以重视。
       
    牛、羊与病猪接触,虽不表现症状,但曾有报道牛可短期带毒,绵羊血清中检出中和抗体并从咽部、奶汁和粪便中曾分离出病毒。
       
    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猪体,扁桃体是最易受害的组织。皮肤、淋巴结和侧咽后淋巴可发生早期感染。原发性感染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体内经24d在入侵部形成水瘾,以后发展为病毒血症。病毒到达口腔黏膜和其他部位皮肤形成次发性水瘾。从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本病毒对舌、鼻盘、唇、蹄的上皮,心肌、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和脑干均有很强的亲和力。上皮病变的发生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细胞死亡和由于皮肤棘细胞层松解丧失了结合力;二是细胞内水肿导致上皮细胞的网状变性。
       
    症状  潜伏期,自然感染一般为2~剑,有的延至78d或更长。人工感染最早为36h
    临床症状可分为典型、温和型和亚临床型(隐性型)
       
    典型的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早期症状为上皮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在3648h,水疱明显凸出,里面充满水疱液,很快破裂,但有时维持数天。水疱破后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常常环绕蹄冠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病变严重时蹄壳脱落。部分猪的病变部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成化服性溃疡。由于蹄部受到损害,蹄部有痛感出现肢行。有的猪呈犬坐式或躺卧地下,严重者用膝部爬行。水疱也见于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仔猪多数病例在鼻盘发生水疱。体温升高(4042),水疱破裂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肥育猪显著掉膘。在一般情况下,如无并发其他疾病者不引起死亡,初生仔猪可造成死亡。病猪康复较快,病愈后2周,创面可完全痊愈,如蹄壳脱落,则相当长时间后才能恢复。
       
    温和型(亚急性型),只见少数猪只出现水疱,病的传播缓慢,症状轻微,往往不容易被察觉。
       
    亚临床型(隐性感染),用不同量的病毒,经一次或多次饲喂猪,没有发生症状,但可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据报道,将一头亚临床感染猪与其他5头易感猪同圈饲养,10d后有2头易感猪发生了亚临床感染,这说明亚临床感染猪能排出病毒,对易感猪有很大的危险性。
    水疱病发生后,约有2%的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表现向前冲、转圈运动,用鼻磨擦、咬啃猪舍用具,眼球转动,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