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颈囊尾拗病
  • 发布时间:2008-11-20 16:14:48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猪的细颈囊蚴病是由寄生在肉食兽(狗、狼、狐狸等)小肠里的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即细颈囊尾蚴,寄生在猪体内(肺脏、肠系膜、网膜和浆膜等处)而引起的一种绦虫的幼虫病。
    病原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俗称"水铃铛",是一个含有透明液体的囊状物,大小不等,一般似鸡蛋大,囊壁上有一个向内嵌入的长“颈”和头节。成虫是一种大型绦虫,体长0.5~2m以上。头节的顶突上有26~46个角质小钩,虫体孕卵节片的子宫内含有大量圆形的虫卵。虫卵内含有六钩蚴。
    寄生在肉食兽小肠内的成虫,其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到体外,节片崩解,则虫卵游离并污染外(界环境。当猪吞食了成虫的孕卵节片或虫卵时,虫卵在猪的消化道内孵出六钩蚴。幼虫钻入肠璧血管内,随血液循环移行到肝脏并穿透肝组织,在肝表面寄生,或幼虫钻透肠壁,进入腹腔,附着在肠系膜、网膜上寄生。当肉食兽吃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内脏时,幼虫在肉食兽小肠内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
    流行特点
    本病分布极广,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报道。细颈囊尾蚴病在猪最普遍,牧区绵羊感染亦严重,小羊也可感染,牛较少。
    症状
    本病对仔猪的危害较严重,多呈慢性经过,但严重感染时初期由于幼虫移行,可引起急性肝炎和腹膜炎,病猪消瘦,贫血,腹痛。随着虫体到达肝表面、网膜、肠系膜等处发育为成熟的细颈囊尾蚴时,则症状就不明显。
    诊断
    本病的生前诊断较为困难,一般系在宰后检验或尸体剖检时发现细颈囊尾蚴而确诊.现在可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生前诊断,但还未普遍应用。
    防治
    预防猪的细颈囊尾蚴病,主要是严禁猪进入猪舍,确保饲料、饮水不被病猪的粪便所污染;屠宰猪体时,摘除的幼虫要销毁,严禁喂狗。对警犬和牧羊犬,可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槟榔等药进行定期驱虫。
    吡喹酮对猪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疗效。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mg,分3次服,连续4d为一疗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