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grEC)是引起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EIEc能借黏附因子的帮助黏附于小肠黏膜表面生长繁殖,同时产生耐热肠毒素(sI1)或不耐热肠毒素 (LT),引起肠道分泌增加,促使大量液体积聚于回肠中而出现腹泻l1 J。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痢和白痢,病原以 、045、0幻、0l0】、oll5、0l弼、ol ol4l、ol Ol47等群 E.oo/i较为常见,多数具有K疆(L)表面抗原,能产生肠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致使耐药菌株大量产生,临床上常用的庆大霉素、氯霉素、土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的疗效也日益降低。为此,自 1997年以来,笔者经过8次组方、试验、调整,最后以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制成中药制剂,试用于临床对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显著。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的采集无菌采集黄、白痢仔猪的粪便或病死仔猪肠内容物样品365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2 病原分离每份取每批次所采集病料0.5 g,加适量稀释液(KH2PO4 4.5 g+Na2aPO4 6 g 4-L-半胱氨酸0.5 g+琼脂 1.0 g 4-吐温.800.5 g+蒸馏水1000ml,灭菌)研磨,稀释10倍后过滤,离心,取上清液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 h后,挑取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灰白色圆形菌落,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三糖铁、远藤氏琼脂、s·s琼脂、绵羊鲜血琼脂、伊红美兰琼脂和普通肉汤上,37℃培养24 h后,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3 生化试验及血清型鉴定生化试验按文献介绍方法进行L2_ 2。大肠杆菌“O”型单价阳性血清购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用于鉴定大肠杆菌“O”型血清型。使用时按使用说明书配制和测定。 1.4 动物试验肉汤培养物腹腔接种于1O只健康小白鼠,每只O.2IIll,小白鼠死后,无菌取心血分离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L3J。 1.5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由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大肠杆菌病课题组研制,主要由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ll味中药组成,有散剂和针剂2种剂型,注射液呈淡棕色,2、5 IIll安瓿装,1 ml注射液相当于1 g原药(以下称“中药注射液”)。1.6 药敏试验 1.6.1 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市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所选药物有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土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1.6 2 药敏试验用培养基:MH培养基(批号20021111)、营养肉汤(批号20020703)、营养琼脂(批号200301 )等干燥培养基及新鲜血平板,均由杭州市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6.3 药敏试验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咖)推荐的rarby- Bauer氏法进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菌落1个接种于5 IIll营养肉汤管中,37℃培养16 h,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含菌培养液,于管壁挤去多余液体,在MIt平板培养基上均匀涂布,盖上平皿盖,在窒温下放置20 min,用无菌眼科镊子将药敏纸片轻轻紧贴于平板上,37℃培养16~18 h后,观察结果并测量抑菌圈直径。 1.6.4 判定标准:抑菌环 15舢为高敏;10~15 mm为中敏;夺<10m 为不敏感(耐药),以“一”表示。 1.7 试验性对比治疗试验对于临床收治的1 086头黄、白痢患猪,分别给以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土霉素、氯霉素和中药注射液药物,进行对比治疗试验l4J。 。 1.8 区域性治疗试验在河南省北部8个养猪密集的地区,对以发病日龄为1~3d,腹泻,排黄、黄白或乳白色糊状稀粪为主要临诊特征的病仔猪进行治疗。中药注射液,1 mL/kg 体重,1次/d,连用3 d。 2 小结与讨论 (1)该中药制剂原方源于河南南阳农村(当地农民用来煎汁灌仔猪以治疗腹泻),经按照中医药君、臣、佐、使,标本兼治的组方原则,添味筛选而成。 (2)上述地区猪场均采用市售多价苗进行过预防,但这些地区存在着较多的E.coli血清型(至少有lO种),所以预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该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注射液对猪源性E.coli的抑菌效果优于多种抗生素,敏感率达100% ,比其他药物高出lO~5o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