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仔猪黄痢也叫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急性死亡。 1 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世界各养猪地区均有发生。在炎夏和寒冬常发,春秋发病较少。1-3日龄初生仔猪多发,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率为90%以上,致死率很高,窝死亡率达100%。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带菌母猪的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母猪乳头和皮肤,仔猪通过哺乳或舔食母猪的乳头和皮肤经消化道而感染。本病传播迅速,见有一头仔猪发病,很快感染全窝。猪场卫生条件不良,仔猪密度大,相互串动,寒冷,潮湿等应激因素,均要诱发本病。头胎母猪发病严重,以后随胎次增加,所产仔猪症状减轻。 2 症状潜伏期短的8~10h,长的达24h。最急性的看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生后2-3d,仔猪突然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便,具有腥臭味。在仔猪的尾、会阴、后肢、毛上沾有粪污。病猪衰弱,四肢无力,口渴、脱水、消瘦,体重迅速下降30%~ 4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皮肤呈蓝灰色,昏迷,死亡。 3 剖检病仔猪皮肤发干,皱缩,口腔黏膜苍白,干燥。在仔猪的颈部和腹部常见水肿。主要病变为急性卡他性胃肠炎,特别是十二指肠最严重,其次为空肠和回肠,结肠较轻。胃黏膜水肿,并有黏液。小肠内充满黄色黏稠物,肠腔扩张,肠壁变薄,肠黏膜为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有小出血点。肝、肾有小凝固性坏死。 4 诊断 ①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2-3日龄仔猪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便,剖检可见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可初步确诊。但应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 ②在小肠前部采取内容物,划线培养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在37~C18~24h培养,挑取红色菌落,再接咱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h,会出现溶血现象,如挑取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⑧将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18~24h的培养液,灌服于未吃初乳的仔猪,12h后会出现本病的临床症状,可以确诊。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仔猪红痢,猪痢疾,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进行区别诊断。 5 防治 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护理工作。对于猪的产房和仔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产前和进仔前均要进行彻底消毒。母猪产后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及乳房的皮肤。 ②母猪在产前48h内用氧氟沙星0-3—0.4mg/kg.bw,肌肉注射,2次/d,连用2d。还可用微生物态制剂康大宝,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最好安排母猪在春、秋干燥季节产仔,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⑧免疫预防。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活疫苗,妊娠母猪在分娩前10~ 20d,耳根深部皮下注射hnL,保护抗体可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以预防本病的发生。有条件的猪场,可利用本场分离的致病菌制成灭活菌苗或制成抗血清或经产母猪的血清,进行注射或口服。治疗。发现病仔猪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取螺旋霉素 0.5一lmL肌肉注射,2次/d,连用2d。5%碳酸氢钠10mL, 5%葡萄糖盐水10-20mL,混合后腹腔注射。给母猪服用猪痢停30g,分2次拌料喂服,连用2d。也可通过初乳治疗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