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名蓝耳病,神秘猪病和母猪后期流产等。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的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妊娠母猪流产,产出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的呼吸困难和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病理学上以病灶性间质性肺炎为特点,1987年首次在美国报道此病,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一种地方流行性传染病,1995年末,我国发现此病,2006年以来,陆速在江西、湖南等开始流行,2007年在全国大部份省市造成大面积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经济损失,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原和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变异性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对高温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较弱,对乙醚和氯仿均敏感,以母猪和仔猪最易感,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肥育猪发病则温和。本病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垂直传播或交配感染。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此病毒易感性最高。
临床症状: 根据病情的缓急一般分为3型:
1、急性型:病猪表现为发热(40~41℃),减食,昏睡,一般持续1~3周,发病高峰的主要特征是母猪早产,晚期流产以及木乃伊胎和弱子增多,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少数病猪(约1~2%)5~7天后躯体末端皮肤发钳,呈蓝紫色,尤有耳尖最明显,如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胎率超过20%;仔猪出生后第一周死亡率超过25% ,可疑为蓝耳病。
2、慢性型: 病情较缓和,病期较长,对猪群的影响是由其他细菌或病毒侵害呼吸系统引起的继发感染,如鼻炎,肺炎等。
3、亚临床型: 目前对亚临床型PRRS认识不足,感染率较高,发病率较低。
病理特征:由于该病毒对巨噬细胞有破坏作用,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故常常引起各种不同形式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复杂化。
病初可见其耳尖、四肢末端,尾巴、乳头和阴户等部的皮肤呈蓝紫色;病程稍长者,可见整个耳朵、颌下、四肢及胸腹下均呈现紫色,耳壳等部的皮肤有水疮,破溃或结痂,头部水肿,胸腔和腹腔有积水。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发生于肺脏,主要以间质性肺炎为特点,肺脏膨满,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间质增宽,常见淤斑。
诊断要点:根据病猪典型的临床症状,耳朵发紫,皮肤发红,胸腹及四肢末端淤血,如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高等以及以间质性肺炎为主的病理特点,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则需要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1、猪细小病毒病:仔猪危害较小,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母猪在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异常等情况时,母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2、猪伪狂犬病:用病猪病料接种家兔,在接种部位出现奇痒可与PRRS加以区别,
3、猪日本乙型脑炎: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多发,流产死胎,特别是木乃伊胎,公猪睾丸多为一侧性肿胀。
4、猪瘟:传播快,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到猪瘟所特有的病变。
5、猪布鲁氏菌病:此病无明显季节性,常见妊娠的第3个月流产,多为死胎,胎盘布满血点,极少有木乃伊胎。公猪睾丸常发生两侧肿胀,附睾也肿,有的病例还见关节炎,特别是后肢,而蓝耳病无此症状。
防制、预防: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应用疫苗来预防本病,目前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种,弱毒苗免疫效果较好,灭活苗较安全。
免疫方法:仔猪在母源抗体消失之前后各注射一次PRRS疫苗;母猪应在配种前两个月进行第一次免疫,间隔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我国南农大动物医学院研制的PRRS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免疫保护率达79~85%,灭活苗仅能用于非妊娠的母猪。
治疗:希望·特号注射液0.1~0.2ml/kg,肌注,强抗0.1~0.2ml/kg+助邦·兽医3~5mg/kg,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
注意:如一至二天后高热不退,可将助邦.兽医改为头孢金尊;皮肤发红,有出血倾向,可肌注维生素C;后期体温降至正常,但食欲仍不振,可肌注康食;呼吸困难,喘气,鼻流粘性脓性分泌物,可用治喘博士或止咳风暴或泰乐+卡那霉素;若出现后肢无力,站立不稳,可静注葡萄糖酸钙或肌注胶性钙和维生素D3针,同时可用混感芪抗+混感刹手拌料投服,效果良好。早期治愈率可达85%以上。
1、本病早期应避免使用退烧药,激素药,磺胺类药物。
2、早期应控制食欲,可给清洁饮水,易消化的青绿饲料,补充电解多维。
3、发病猪只尽快隔离,以防水平传播,尽早淘汰无治疗价值病猪。
预防:
1、定期进行防疫消毒,交叉使用聚维酮碘、复合酚。
2、使用有效蓝耳病疫苗,对健康猪只进行免疫接种,使之产生抵抗力。
3、避免从疫区引进猪只,提倡“全进全出,自繁自养”。
4、搞好日常清洁卫生,饲养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