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病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家畜、家禽及人等均能感染。猪被感染后,大多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以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公猪发生急性睾丸炎为特点,只有少数病猪出现神经症状。
病源及流行特点: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并不强,常用的消毒药均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本病以蚊为媒介而传播,猪的感染率非常普遍,隐性感染者甚多,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多与性成熟期相吻合,多在生后6个月左右。本病的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每年7~9月发生最多,随着天气转凉,蚊虫减少,此病也减少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0~41℃,神差食少,便干尿黄,少部分猪后肢轻度麻痹,行走不稳,有的后肢关节肿胀疼痛而呈现跛行,有少数出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最后死亡。
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早产或延时分娩,胎儿是死胎或木乃伊胎。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而死亡。有的仔猪却生长发育良好,同一胎仔猪的大小和病变有显著差别,并常混合存在。母猪流产后,不影响下一次配种。
公猪除上述一般症状外,常发生睾丸炎,多为一侧性也有两侧性的,发炎数日后逐渐缩小变硬,失去配种能力。
病理特征:
本病最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位于生殖器官。流产的子宫内膜显著充血,水肿,粘膜上附有粘稠的分泌物。拭去粘液见粘膜面散布有小出血点,粘膜肌层水肿。流产的胎儿大小不一,有死胎、木乃伊胎,具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剖检常见脑水肿。公猪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的皱壁消失而发亮,慢性病例见睾丸萎缩,硬化,切开见睾丸与阴囊粘连,睾丸实质结缔组织化。
诊断: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上有参考价值。确诊需实验室。
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病:本病无季节性,体温正常,无神经症状,无木乃伊胎。
伪狂犬病:本病无季节性,流产胎儿大小无显著差别。在母猪流产的同时,常有较多的哺乳仔猪患病,呈现兴奋,痉挛,麻痹,意识不清而死亡,公猪无睾丸肿大现象。
猪细小病毒病:本病无季节性,流产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的大小常不一致,存活的胎儿,有的可能是畸形仔猪。
治疗方法: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选用下列处方:
1、助帮·强抗(黄芪多糖)肌注,20%磺胺嘧啶静注,每天1~2次,连用3天。
2、5%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有神经症状的用安溴注射液静注或巴比妥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