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大肠杆菌病
诊断
大肠杆菌病分为三种:
1、仔猪黄痢。通常在仔猪出生后1~3天内发病,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病变是小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肠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
2、仔猪白痢。该病为10~30日龄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出腥臭的白色粘稠粪便为特征。剖检可见胃肠卡他性炎症;
3、猪水肿病。仔猪断奶后1~2周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皮下、消化道、眼睑水肿,运动失调,麻痹或完全瘫痪为特征,死亡率可达90%以上。剖检病变是水肿,主要在胃、结肠肠系膜、眼睑、喉部皮下、腹部,尤以胃壁水肿最明显。
防治
加强分娩舍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保障及时获得足够的初乳,加强疫苗免疫接种。预防仔猪黄痢,可对妊娠母猪于产前6周和2周进行两次疫苗免疫。而预防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可在仔猪出生后接种猪大肠杆菌腹泻基因工程多价苗或灭活苗。白痢治疗的原则是抗菌、补液、母仔兼治,发病时应立即进行全窝给药治疗。
二、链球菌病
诊断
链球菌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哺乳猪患病最重。症状为高热,浆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出现红色斑块,少数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倒地,四肢划水状。关节肿大,行走摇摆,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病猪的额下、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消瘦小猪易出现脑膜炎及相关症状。
剖检,全身各器官充血、出血,并有化脓性症状;胸腹腔有纤维素性絮片,并有黄色浑浊炎性渗出物,脾肿大数倍并发生粘连;病程长者出现纤维素性心包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全身淋巴结充、出血。
防治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治疗本病以青霉素疗效最好,每千克体重5~8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也可肌注强效阿莫西林15体重,2.5%恩诺沙星注射液2.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
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诊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断奶或育成猪多发,突然发病死亡,病猪体温41.5℃或更高,厌食,并可能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或横卧姿势,腹式呼吸、咳嗽,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呈紫斑,临死前血型泡沫从口鼻流出带色血的红色泡沫。
剖检,主要病变在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出血或坏死,多在心叶、叶尖、膈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转为慢性的病例呈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
防治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氟苯尼考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治疗剂量要大,首次治疗必须采用注射方法。
四、猪肺疫
诊断
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病猪高热、厌食,黏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呈犬坐势。皮肤有红斑和红点。鼻流黏稠液体,有时混有血液。
剖检,病变主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抵抗力,定期注射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治疗用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万单位肌肉注射,全群猪饲料内混0.2%土霉素,连用3~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