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致病性猪 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
  • 发布时间:2008-12-14 16:03:18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问:什么是蓝耳病?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问:猪蓝耳病是一种新病吗?它的历史及危害如何?

      答:猪蓝耳病已发现30余年了,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次暴发。最初人们不能确定其病因,故此一度被称为“神秘病”。1991年荷兰分离到该病的病原“LV”病毒株,欧盟提议将此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1992年国际兽医组织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PRRS病毒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分别以1991荷兰分离的LV和1992年美国分离的VR-2332为代表毒株。

      1996年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从而证实我国存在本病,并且分离和鉴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目前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主要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大量仔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问: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为什么容易发生变异?

      答: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第10次国际病毒大会上将该病毒归属于新设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国外的研究表明,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ORF1a的nsp1b和nsp2,ORF3和ORF5的变异性很大。我国已发现nsp2的变异主要表现在氨基酸的缺失,此次发现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就是由nsp2缺失30个氨基酸的变异株引起的。

      问: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特性开展疫病预防工作?

      答:通常情况下PRRSV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PRRSV在-20℃时长期稳定;20℃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1~6天;4℃时一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90%,但是在一个月内仍可检测到低滴度的感染性病毒;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37℃时3~24小时、56℃时6~20分钟。PRRSV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是在pH低于6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PRRSV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病毒囊膜被破坏,失去感染性。

      因此,针对病毒的以上特性,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

      问:猪蓝耳病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答:PRRSV感染后,首先在局部的易感巨噬细胞中复制,然后迅速向全身淋巴组织和肺扩散,有时也向其他组织扩散。一般说来,临床疾病的发生以及病损程度与病毒最高滴度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组织有关,如在染毒后的7~14天,肺脏和淋巴结中的病毒滴度最高。这是因为PRRSV主要在单核细胞分化较好的子细胞中复制,这些分化较好的子细胞具有220kDa的糖蛋白受体,PRRSV与该受体结合然后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因此,PRRS急性感染时这些肺脏和淋巴组织中PRRSV的滴度最高、组织损伤最为严重。仔猪感染PRRSV后的病变较成年猪更为严重。

           猪蓝耳病的发病及流行特点

      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生猪的年龄、性别、品种有关吗?
      答:经初步研究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生猪的年龄和性别没有很大的相关性,是否与品种有关尚待研究。

      问: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PRRSV感染猪体的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腹腔和生殖道。传染常常发生于猪只之间的密切接触。猪只直接接触极易造成PRRSV的传播,因此猪场内和猪场间猪只的移动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虽然存在非猪宿主(比如禽类),但他们在PRRSV流行病学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主要是在子宫中或出生后发生,或者是易感仔猪与感染猪混群。

      问: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答:发病猪是PRRS的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通过与易感猪密切接触将病毒传播,从而引起易感猪感染发病。通过对感染猪的追踪,及时对疫源进行控制,防止病毒向健康猪群和清洁地区扩散,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问:为什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疫区的处理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一组织执行?养殖户自行处理行吗?
      答: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规定,发生高致死性疫病时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一组织处理。
      养殖户不能自行处理病死猪。因为对病死猪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病原扩散,会造成更大损失。

      问:从目前的情况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
      答:应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其中,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根本有效措施。同时,要做好其它动物疫病防控,如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及其它细菌病(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的免疫防控工作,防止继发与并发感染,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问:控制和扑灭新发高致病性蓝耳病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指导原则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
      具体措施是:2个小时内逐级上报疫情至省级兽医行政部门或动物疫控机构;由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