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态制剂应用养猪业实用前景的试验评估
  • 发布时间:2008-11-14 23:32:54 来源:中华香猪网-香猪|斑马小香猪|黄金猪|黑白猪|小山猪|麝香猪|从江香猪|藏雪香猪|环江香猪信息中心
  •  
    摘要:选择出生日龄接近的仔猪,对等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添加预混料的普通料组作对照料组,添加微生态制剂替代预混料的试验1组和在普通料组的基础上添加1%微生态制剂的试验2组。通过对猪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抗病力、肠道主要菌群数量、屠宰测定、无公害肉品检测和饲养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微生态制剂替代预混料或浓缩料的优势在于:能够生产无公害肉品、降低肠道有害细菌数量从而提高猪只自身的抗病力、降低饲养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肉质的“嫩度”有显著改善,而饲料成本和经济效益也略好于预混料组。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替代、总体评价、应用推广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作添加剂,特别是替代抗生素等药物或激素的添加已成为较为成熟的技术和饲养方式。其促进养殖业走向健康环保和无公害方向的发展虽已为国际上普遍认同,但在我国仍处于尝试的起始阶段。本试验是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菌源的微生态制剂作为添加剂替代浓缩料或预混料的添加,来饲养肉猪并进行比较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既涉及到添加微生态制剂后引起的相关变化,但更着重其实用前景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其实际应用的价值为今后的推广提供必要和准确的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选择由该猪场自繁且出生日期相近的数胎仔猪,挑选体重较为接近的皮杜(父)×大长(母)仔猪,每窝均8头,在日龄40-50天,体生16-19 kg(公斤)重的皮杜(父)×大长(母)四元杂交猪共30多头。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三个处理(组):对照组为该养猪场目前采用的配合饲料(由玉米、豆粕、麦麸和预混料组成),试验一组以添加2%微生态制剂作添加剂(其余为玉米、豆粕和麦麸)的配合饲料,试验二组以该养猪场采用的配合饲料(即对照料组)再添加试验一组所采用的微生态制剂1%混合而成。
     
    1、3时间和地点   试验在位于佛山市一养猪场进行。时间为2006年6月至9月,其中预试期为一周,正式试验期81天。
     
    1、4饲养方式    按照该猪场的经验做法:饲料(干料)全天投放,乳头饮水器日夜自助供水、自由采食,以不剩料为度,剩料回尾;饲料分小猪、中猪、大猪三个阶段在本场加工并按三个处理分别配制。每天均按常规进行清洁和加料。
     
    1、5比较的项目和方法    三个处理(组)同时比较的项目有:1、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2、抗病力、消化吸收和肠道主要有害菌群数量的比较分析,3、屠宰肉质测定,4、猪肉的无公害检测,5、猪只排泄物主要污染指标的测定。
     
    1、6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增重、耗料、饲料成本和养殖效益的比较分析(见表1)
        由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在这四项指标的比较都较为接近,其中三个处理(组)的日增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再添加1%的微生态制剂成为的试验2组虽在日增重略有改善,但肉料比提高不大使养殖的饲料成本有所增加。因此,该组没有进行屠宰等项目的测定。
     
    2、2抗病力、消化吸收和肠道主要有害菌群数量的比较分析
    其抗病力主要比较指标:淋巴细胞转化率OD值对照组为0.1891和试验1组为0.1881,T淋巴细胞亚群CD4(%)对照组为30.3333 和试验1组同样为30.3333,CD8(%)对照组23.3333和试验1组22.6667,CD4(%)和CD8(%)的比值分别为:对照组1.2296和试验1组1.3249,上述的四项数值均越高表明抗病力越强,但四项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mmol/L)对照组为5.6000和试验1组5.9667,差异不显著(p>0.05)。在肠道主要有害菌群数量的比较方面,以大肠MPN和细菌总数两项指标来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前者为对照组5.2177×1010和试验1组3.3000×109 ,差异不显著(p>0.05);后者为对照组1.2333×109试验1组7.2333×108 ,差异为显著(p<0.05),说明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菌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显著的抑菌功效,对猪只的健康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2、3屠宰肉质测定方面   对照组和试验1组各挑出体重较为接近和公、母对等的3头猪合共6头进行屠宰测定,分别对其肉温、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大理石纹评分、滴水损失、眼肌面积,膘厚和屠宰率以每个处理3头均值比较,都得出差异不显著(p>0.05),但嫩度即剪切值则试验1组(0.8660)明显低于对照组(1.2788),差异为显著(p<0.05),说明试验1组的猪肉的嫩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2、4猪肉的无公害检测   试验结束时分别对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各取三头屠宰猪肉合共6个样本进行无公害肉品检测,通过对土霉素、金霉素、己烯雌酚、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铅、镉、砷、汞、敌敌畏、氯霉素和盐酸克伦特罗等项目的检测,检测单位均为mg/kg,各处理(组)均未检出药物、激素和违禁投入品的残留;但四项单一重金属或非金属的铅、镉、砷、汞检测结果显视,对照组3个样本的铅、镉两项指标中各有2个样本超标,试验一组未有超标。也就是对照组有2个肉品样本未能通过无公害肉品检测,占其所随机抽取的3头屠宰猪肉品样本的三分之二,代表着对照组的肉猪是未能通过无公害肉品检测;试验一组的肉猪能通过无公害肉品检测。
     
    2、5猪只排泄物主要污染指标的测定   从猪只排泄物占绝大多数的中猪阶段和大猪阶段进行对比,分别在中猪阶段结束和大猪阶段结束各从三个处理随机抽取三个粪便样本和三个尿液样本,对各处理的三个粪便样本分别进行总氮和铜的含量的检测和分析。在中猪阶段结束的比较:其总氮量分别依次为对照组(3.15%)>试验1组(3.10%)>试验2组(2.55%),但差异不显著(P>0.05);铜的含量(mg/kg)为试验2组(1760.11)> 试验1组(1210.13) >对照组(1176.61),但差异不显著(p>0.05);尿液检测是每个处理所随机抽取三头猪尿液样本充分混合后对氨氮含量(mg/ml)进行检测,其含量依次为对照组(0.39)>试验1组(0.26)>试验2组(0.12)。在大猪阶段结束的比较:其每个处理随机抽取三个粪便样本总氮含量分别依次为对照组(3.04%)>试验2组(3.00%)>试验1组(2.90%),但差异不显著(P>0.05);铜的含量(mg/kg)为对照组(1116.36)>试验2组(1104.31)>试验1组(1083.58),差异不显著(P>0.05);尿液检测也是每个处理所随机抽取三头猪尿液样本充分混合后对氨氮含量(mg/ml)进行检测,对照组(1.18)>试验2组(0.72)>试验1组(0.29),综合中猪阶段结束和大猪阶段结束的尿液氨氮含量比较,对照组两阶段的均值是试验1组的2.85倍,试验1组尿液氨氮的含量是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3、1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菌源的微生态制剂,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且能够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繁衍,从而降低了有害菌群的数量,提高了肠道抗感染能力,以这种方式来促进猪只的生长和维持一定的抗病力,特别是猪只幼小时适应外界能力较差,这种效能在小猪阶段以防治腹泻见长的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与用于人婴幼儿时期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菌源的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有一定的相似。
     
    3、2微生态制剂不用添加营养物质、药物和激素之类,而能够达到类似的功效,使到猪只在高速生长的过程充分利用制剂分沁大量的胞外酶,参与饲料的降解、消化,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并能够产生数量巨大的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这样状况下生长的猪只会更健康,并由于抗病力增加而使到用药减少,其体内残留的不良物质会更少,肉质也会更好,人食用此类肉品相比用其它添加物生产出来的肉品会更健康。因此,随着社会的发达和进步,人们将会越来越来青睐这类健康肉品,反过来自然会促进应用微生态制剂健康养殖的普及,因此,对微生态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全面综合评价是会逐步走出狭隘的效益面而走向更深层次和更宽广的领域。
     
    3、3微生态制剂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本次试验所采用的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菌源的微生态制剂,也有以乳酸菌为主菌源的微生态制剂,各种制剂所起的功效或侧重点也自然不同,同样其局限性也是有所不同,这些制剂的生产行业,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较为发达,而在我国,正处于引进和试用阶段,如何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特别是通过消化吸收所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从效能相对较为单一转向复合效能、制剂较为单一转向复合制剂等方面的发挥和创新,使到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养殖业不单逐步适合我国的国情,而且对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