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仔猪早期断奶的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但由于其消化道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断奶后的仔猪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最常见的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生长受阻,出现僵猪甚至死亡等现象。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1 断奶时间 在多数养猪场或规模养猪户现有生产条件下,采用3~5周龄断奶,个别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条件好的养猪企业的仔猪实行14天断奶。仔猪在任何日龄断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断奶越早,应激反应越大。具体的断奶时间要结合本场的生产和管理条件,同时考虑仔猪体重。一般2周龄应达4.1千克以上,3周龄达4.6千克以上,4周龄达7.7千克以上。 2 引起早期断奶仔猪应激的因素 2.1 环境因素 多数猪场是仔猪断奶后,将其从分娩舍转入保育舍。这样仔猪面临的是母子分离和重新组群,合并保育带来的相互争斗撕咬会对仔猪造成较强的环境应激;同时断奶仔猪对温度、通风等保育舍质量和饲养密度都是非常敏感的,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2.2 日粮及饲喂方式的改变 断奶时仔猪的营养来源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吮吸母乳变成以植物性原料为主的固体饲料,此过程对断奶仔猪造成非常强烈的应激反应。猪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蛋白质,而饲料中的植物蛋白消化率相对较低,并且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完全不能消化的粗纤维。此外,由于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采食不易消化的饲料后,仔猪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3 早期断奶仔猪应激造成的不良反应 3.1 免疫力降低 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而获得的被动免疫在出生后的第1周效价最高,第3周降到最低水平。仔猪主动免疫一般在10日龄后开始形成,但在4~5周龄前自身合成的抗体数量很少,到6周龄才主要依*自身合成抗体。2~6周龄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由于早期断奶正处于此过渡期,因此断奶应激会使仔猪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腹泻等疾病。 3.2 仔猪生产性能的下降 一是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小肠绒毛长度、绒毛面积和淋巴细胞等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分泌消化酶和胃酸的能力较低,且断奶仔猪的饲料发生了质的改变即由高乳糖、高脂肪的母乳转变为低脂肪和高纤维的日粮,所以,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明显降低,消化道的吸收功能也明显下降。二是早期断奶仔猪最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其中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因它在猪肠道中生长繁殖的最适pH值是6~8,早期断奶仔猪由于胃酸分泌不足,采食固体饲料后,胃肠pH会上升到5.5以上或更高。这为大肠杆菌繁殖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这样的结果是断奶仔猪生长缓慢,腹泻率高及生产性能明显下降。 4 如何从营养方面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应激 4.1 结合本场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蛋白质原料 大量使用植物性蛋白来满足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是断奶仔猪应激并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绝大部分仔猪料中的豆粕用量均超过20%,而大豆蛋白质中的抗原成分可引起仔猪肠道损伤。所以为断奶仔猪配制易消化利用的饲料显得尤其重要。 建议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豆粕含量不超过18%为宜,不足蛋白部分用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乳清粉、优质鱼粉、代乳粉等动物性蛋白原料来满足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的需要,建议添加量分别为:4%~8%、5%~10%、5%~8%、5%~10%。以上原料可结合本场实际,并对比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而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量的选择。 4.2 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的相对平衡(猪理想蛋白质的应用) 目前绝大部分养猪场(户)认为断奶仔猪料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为迎合养殖户心理,致使饲料厂在仔猪料标签上注明粗蛋白含量在20%~22%以上,根据饲料价格(3.0~3.4元/千克)推定该饲料中的高蛋白(如果与标签相符)主要来源于植物性蛋白,断奶仔猪对其消化利用率很低,因此,仔猪腹泻较为常见,而低蛋白日粮者腹泻率明显偏低。因此,结合我省现有实际,建议应用两种蛋白质水平:一是以动物性蛋白(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乳清粉、优质鱼粉等)为主的高蛋白日粮,粗蛋白可配到20%以上(目前我省有少部分种猪场使用,饲料价格约在5~6元/千克);二是配制氨基酸相对平衡的低蛋白日粮,粗蛋白可降到17%左右,但必须充分保证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供给,同时做好大料配方的调整,使断奶仔猪日粮氨基酸相对平衡。建议添加量:赖氨酸0.20%~0.25%、蛋氨酸0.04%~0.06%、苏氨酸0.05%~0.07%、色氨酸0.010%~0.015%。 4.3 日粮中添加脂肪 大量的试验表明,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以改善适口性、提高仔猪的增重及饲料利用率。另一方面,从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来讲,添加油脂是很好的选择。有试验表明,猪的自由采食量随日粮消化能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饲喂高能量日粮(一般在含消化能14.8MJ/kg左右)可以起到限饲的作用,从而减少因断奶仔猪贪食而引起腹泻的机率。 但日粮加脂肪的效果与所加油脂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刚断奶的仔猪对不饱和脂肪利用率高于饱和脂肪。仔猪对植物性油脂如椰子油、玉米油、大豆油的利用率比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要好。最好使用植物混合油,一般添加比例为2%。 4.4 添加剂的适当应用 4.4.1 添加酸制剂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适当添加有机酸制剂可以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有机酸可降低胃内pH值,有利于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可提高仔猪对日粮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仔猪的腹泻。一般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2%的柠檬酸为宜,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腹泻病的发生率。 4.4.2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在养殖业生产中,它在绿色饲料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及寡聚糖等化学益生素,可以明显改善肠道微生物生存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及活性,从而防止断奶仔猪腹泻,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4.4.3 酶制剂的应用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性复合酶 (进口和国产均可,若用于高温制粒应选热稳定性好的酶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弥补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消除消化不良,减少腹泻的发生。根据多次的试验证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5%的复合酶可使仔猪日增重提高10%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5%左右,腹泻发病率下降20%以上。 4.4.4 添加免疫增强剂 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专用于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饲料和饮水,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另外,据试验,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免疫球蛋白、谷氨酰胺等也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 4.4.5 添加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锌在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维持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大量报告高锌可调节食欲,抑制消化道某些有害细菌的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减少大肠微生物的发酵等。据试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000毫克/千克的氧化锌(当然要考虑微量元素间的平衡)可使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降低16%,并可提高饲料转化率1.2%。 4.4.6 按要求添加适量药物 一是使用中草药添加剂。目前,市场上有用于仔猪抗应激、消食健胃、提高免疫力及促生长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一般添加量为0.5%~1.0%。二是按国家规定有选择地使用抗生素,注意用药品种、用药量及停药期等。 早期断奶仔猪应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复杂,只有利用综合性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应激。另外,加强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如适宜的温度、舒适清洁的生长环境等综合性福利待遇)也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