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几年来,猪病日趋繁杂,新病不断发生,旧病卷土重来。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已被提到重要日程,提倡绿色食品、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等使传统的防治畜禽疾病的方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养重于防 养猪业发展过程:单纯饲养→重治疗→防重于治→防养并重→养重于防。 单纯饲养:农户形式,一家一户养猪,猪与猪之间接触少,发病少,所以没有把病当成重点来看待。 重治疗:集约化猪场的特色是猪场密度加大,猪生长速度加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外品种的引进,国外的一些疫病也进入了我国,猪发病造成的损失很大,人们对猪病也越来越重视。 防重于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集约化猪场治疗花费代价大,效果不佳,在治疗的同时,死亡仍不能避免。因为发病后传播很快,有些疾病根本无法控制,所以人们就想到了防,在疾病发作以前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防养并重:这是目前比较实用的饲养方案,但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了,出口产品的药物残留,频繁药物预防带来的成本提高,防的不可预测性等。 养重于防: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饲料。使用营养平衡饲料,可以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 生产适度规模化 任何一个养猪场,在确定养猪规模的时候,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养猪规模要以适度为宜。养猪规模大,资金投入相对较大,饲料供应、猪粪尿处理的难度增大,而且市场风险也增大。 实践证明,一般农村养猪专业户发展规模养猪,条件较好的以年出栏育肥猪100头~500头的规模为宜,条件一般的以年出栏育肥猪50头~100头的规模为宜。这样的养猪规模,在劳动力方面,饲养户可利用自家劳动力,不会因为增加劳动力而提高养猪成本;在饲料原料方面,可以自己批量购买,自己配制饲料,也可以自己种植饲料,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从而节约饲料成本。 保护好猪的“三条管道” 猪有三条管道,即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猪正是通过消化道摄入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呼吸道呼入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俗话说“病从口入”,大多数疾病是通过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入侵猪体,有的直接造成呼吸、消化和生殖器官的疾病,有的则通过这三条管道侵袭其他组织器官。 最近几年,猪呼吸道疾病愈演愈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猪场环境条件差,特别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正常空气中氧气浓度约为21%,对猪来说最低的氧气浓度为18%。但密闭的猪舍中,低于18%的情况是很常见的,猪只能以增加呼吸次数来弥补氧气不足的问题,这样就增加了呼吸系统的负担,抵抗力降低,同时有害气体中的氨气会损害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黏膜对有害细菌的阻挡作用大大降低。  生物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