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养猪户给温总理的一封信 总理您好: 自4月份以来,生猪市场价格一路飚升,猪肉价格随之迅速上扬。为此国家高度重 视,日前,您到陕西进行了调研,并做出来重要指示,给我们养殖户增添了百倍的信 心。 总理的七条指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 百姓吃肉贵的问题,更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生猪生产问题。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各个 新闻媒体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报道,指出了一定的原因,但是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 揭示出来。笔者认为,造成今天的局面,主要是生猪生产模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变 化,即从传统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转变,从而体现了供小于求的市场规 律。 如何解决未来中国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安全肉、便宜肉,中国政府应该加强以 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 系列的惠农政策,农民工的地位日益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外出务 工人员增多,搞养殖业的人越来越少,养猪业正由传统的散养模式悄悄地向规模化、 集约化模式转变。由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大于求,致使很多 养猪户,特别是散养户赔了很多钱,大部分退出了养殖业,这进一步加快了养殖模式 的转变,造成今年猪贵肉贵的局面。要从根本上解这一问题,应该加快牧业小区建设 步伐。尽管我国建设了很多牧业小区,但是存在着不均衡性。是否能根据各个省的实 际情况来科学设置建设牧业小区,使生猪生产分布均匀,从而缩小市场差价,确保猪 肉价格稳定。 二、直补猪农,调动养殖积极性,维护产销用三者的切身利益。生猪产业有其一 定的规律,由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很多养猪户面临困境,倒闭的倒闭, 转行的转行,可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呢?国家调控了吗?猪农此时很无奈,如果那个 时候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直接补贴养殖户,就会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就不会出现今 年的局面。要想真正保持中国生猪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从根本上 重视猪农的利益,就像种地一样给补贴,甚至按着一定时期的市场盈亏点给予一定的 补偿,确保猪农养殖情绪稳定、生产稳定,从而保证生猪屠宰企业猪源稳定,百姓肉 源稳定,国家稳定,真正维护产销用三者的利益。 三、规范市场,打击不法商贩,确保生猪市场畅通。一是加强生猪中介组织的管 理。部分生猪中介人(猪牙子)欺上瞒下,从中渔利,他们一买一卖仅100头就能挣上 2000元左右,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政府应该成立有关组织,采取措施加强对生猪中 介人的考核、认证、管理。二是打破屠宰行业垄断。目前国内屠宰企业为数不多,有 的省市定点屠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在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期间, 生猪每公斤4.9元,而猪肉价格最低也在每公斤9元以上,杀猪的和卖肉的每头猪300多 元利润,百姓并没有吃上便宜肉,造成了猪贱伤农,猪贱害民。如今,屠宰企业在短 时间内挣钱少就哄抬物价,争取国家补贴,道理何在?!苦了猪农和消费者。打破垄 断,就应该把屠宰权放给大的养殖户(场),实行真正的公司+基地(农户),才能 保证货源充足,肉的质量提高。三是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在放开屠宰权的同时,要加 强市场准入管理,加强检疫,严厉打击私屠乱宰以及注水肉、病死猪肉,全包市民吃 上放心肉、安全肉。 =================================== 记者走访了部分肉菜市场,发现受价格上涨影响,我市精瘦肉价格已升至25元/公斤 ,不少市民只能“望肉兴叹”。 猪肉销量减半 昨日,陈家湾市场李师傅的肉摊生意有点冷清,他无可奈何地告诉记者,这几天 猪肉一天一个价,精瘦肉就升到了每公斤25元。“再这样下去生意可怎么做啊?”李 说,这几天猪肉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午和下午的价格还有差别,一般是上午的猪 肉价要贵出下午1元左右。肉类价格上涨的同时,市场上的客流和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 了近一半。一些猪肉经营户说,现在不光是消费者承受不了,而且我们卖肉的人也已 经承受不了了。每天营业额多了,利润下降了,我们这点利润有时候能把摊位费挣出 来,有时候还不够费用钱呢。市场内,好几位卖肉的摊主告诉记者,由于近期生意不 好做,几家门面只有关门。记者在该市场看到,几家门面已关闭,李师傅的肉摊左边 的几个摊位也空着。 肉摊酝酿退市 在采访中,一些肉摊经营户表示,因为经营惨淡,市内一些猪肉经营户正在酝酿 退市。他们称,除了排骨、瘦肉等一些比较好的部位可以卖到好价钱,猪颈肉、猪头 肉等都要亏钱卖。 昨日,记者在市内重百和新世纪等超市发现,超市内猪肉的售价却比农贸市场的 售价每公斤低4元左右。“现在超市的肉比农贸市场每500克平均便宜2元,我一般都在 这里买肉。”沙坪坝新世纪超市一前来买猪肉的市民说。而据超市有关负责人透露, 超市已经是在做亏本买卖,低价销售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 据市物价局市场监管处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市猪肉价格近期 仍会居高不下,中秋、国庆节期间价格高峰极值可能出现,其价格的高位运行期极有 可能延续到今年年底。 和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其猪肉上涨的主要原因为去年 猪价过低、挫伤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以及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大面积发生,造成母猪流产 和仔猪大量死亡。 据《新京报》7月17日报道,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在5月初和7月初出现了两次较大幅 度的上涨。至上周三,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已经达到18.57元,不 少地方猪肉的价格已经达到每斤12元。猪肉价格上涨如此之高,真的是从农民手中收 购的猪价过高吗?真的是养猪农民赚了大钱了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06年7月份生猪收购价格为每斤3元,猪肉市价为每斤5 ~6元。今年生猪收购价格为每斤4.5元,市场上猪肉价格却涨到了每斤10~12元。农 民养殖的生猪每斤价格上涨一元,市场上的猪肉却涨了5~6元。这中间4~5元的差价 在中间流通环节变得神秘“失踪”? 客观公正的数据往往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头重量为150斤的生猪,养猪农民的收 入仅为675元,其中还得扣除200元左右的养猪粮食成本,以及150元左右的小猪仔购买 成本(每斤6~7元,一般在20斤以上方可独立喂养),一头生猪的净收入仅为325元。农 民百姓将一头小猪喂养成可以卖的肥猪,前后需要十个月,辛苦将近一年,其收入不 足城市居民一个月的最低工资。而净重为100斤的猪肉,猪肉中间商就赚取了400~500 元的利润,这比农村居民喂养一头生猪一年的收入还要高。 养猪农民口袋里面没钱进,积极性自然就没法高起来。在以农村居民较多的四川 、重庆等地,当地农作物主要以稻谷、小麦和玉米为主,稻谷人均每年收成在500斤左 右,按照每人每天1.3斤米的实际伙食计算,这样的收成只能满足每人一日三餐所需。 小麦现在的市场价为每斤0.61元,人均100斤的年收成,其收入仅为61元。玉米的人均 年收成在300斤左右,按照现行市场价格0.75元每斤计算,这部分粮食的人均年收入在 225元左右。加上前面小麦的年收入,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仅为286元。而每年人均种 子及肥料等各种农作物种植成本费用就需要100元左右。按照一家三口的标准家庭计算 ,一家全年的纯总收入仅为558元,不少家庭还得承担小孩的教育及日常开支等费用。 全部算下来,农村居民一年下来几乎没什么存款。在这样的景况下,靠养猪赚钱成为 当地农村居民挣钱的唯一希望,但近年来养猪成本持续走高,农民们不得不在梦想与 现实中徘徊。《经济参考报》曾经报道安徽省阜南县78.6%的农户不再养猪,也自在情 理之中,因为“养一头猪实在赚不了几个钱”。 根据猪肉加工从猪贩子到加工场、再由猪肉批发商到猪肉终端销售市场的四个流 通环节,从农民手中收购生猪每斤增加一元,在生猪加工和流通成本几乎没有改变的 现实情况下,每个环节却都递增了一元。 如何控制这些中间环节的递增式涨价,是社会各界需要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只有把这些不合理的涨价环节控制住,才能在不伤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前提下,真 正把猪肉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包括猪肉在内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朝着良性的轨 道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