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养猪户吃“定心丸”为养猪业铸“粗链条”
  • 发布时间:2008-11-30 22:51:12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连续12年卫冕江苏省“生猪第一县”的宿豫县,近年来通过推行生猪生产的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的“五化”战略,在规模与效益、质量与品牌、内联与外销上抓突破,做大做强生猪产业链。据县农牧部门统计,2007年全年生猪饲养量270万头,出栏160万头,生猪产业年总产值可达12亿元。

      从1997年戴上“全省生猪第一县”桂冠以来,宿豫县一直把生猪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战略产业来培植,成为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中国苗猪之乡。但从2001年起,随着人们食品结构的多元化和养猪比较效益的下降,生猪养殖陷入了低潮。如何让传统的优势产业安全渡过难关,保住快速发展的再生能力?县长王春介绍说,宿豫县委、县政府首先在政策上给养猪户吃下“定心丸”:除了国家、省、市政府制定的关于鼓励生猪生产的政策全部宣传到位、落实到户外,县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地情况的措施:新建万头猪场补贴50万元,新建千头猪场补贴1万元至5万元,鼓励走适度规模养殖的路子。2006年累计发放省财政打包资金600万元,2007年发放1000多万元;对所有母猪都落实了保险。2006年该县规模养殖总量达45万头;2007年规划生猪规模养殖项目20个。

      同时,以“三大体系”为依托,编织生猪现代养殖的保护网。一是构建了母猪繁育体系。全县已建成“一站、六场、十村、万户”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年繁育优质后备母猪1.5万头,优质苗猪200万头,从源头上保证全县子猪的供应质量。二是构建了防疫保障体系。加强县镇兽医站建设,全县327个行政村实现生猪防疫全覆盖。三是构建了检疫监测体系。组建了5个兽医卫生监督分所,对全县20多个集中屠宰点都派驻了检疫员,确保上市肉产品的卫生安全。

      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铸就生猪产业的粗链条,是宿豫县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县重点扶持与农民形成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县、镇、村大力培育专业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4.5亿元。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成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生猪合作经济组织18个,培植2000多人的生猪经纪人队伍,形成“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销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生猪销售市场畅通、稳定。全县目前已有生猪产销专业组织172个,带动57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