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上旬一天,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大兴区榆垡镇南各庄绿茵覆盖的北京兴鑫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猪场,这是一座圈舍设计、饲养方式和管理理念全都令人耳目一新的规模化生态养猪场,一行人进入猪舍都没有闻到臭气熏天的气味。
经过消毒室,记者来到一栋500余平方米彩钢砖混结构的大型圈舍内,一群群肥胖的猪只在金黄色松软的生物垫床上,或嬉戏,或拱食,或躺卧,或酣睡,一派悠闲的景象。 据养猪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的王雍教授介绍,这家生态养猪场在大兴区畜牧局领导指导下,采用了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养猪技术。生态养猪是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其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三省”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采用了微生物发酵床,不用冲洗圈舍,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又可节省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2%~3%,料肉比降低2%~5%,可提前10天左右出栏。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还可节约一半多劳动力。“两提”是提高免疫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拱食的自然习性,又采食益生菌和垫料中的菌体蛋白,应激减少,抗病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大幅下降,减少药费8~15元/头。屠宰后肉色红润,纹理清晰,营养丰富,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一增”是增加养殖效益。仅节省饲料、节约用水就直接降低饲养成本40~90元/头。由于使用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将发酵腐熟的垫料起出后,还可生产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用于生态种植。以上综合效益比传统养猪可增收100~150元/头。“零排放”,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据介绍,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养猪技术具有几个特点:最先将专业化、标准化菌种技术应用于生态养猪,由著名微生物学专家丁之铨博士领衔研发;该技术讲求“内外兼修”,在使用生物发酵床同时,配套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和生物预混料,使“外部”圈舍和“内部”肠道均达到微生态平衡和优化,大大提高了猪只免疫功能;该技术的菌种发酵功能强,适用范围广,在制作发酵垫床时可使用玉米秸、豆秸、麦秸、棉花秸、稻草、稻谷壳、锯末等各种农业废弃物;该技术根据我国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科学调整菌种配伍和垫料的结构,使得发酵床温度夏天不会过高,冬天圈舍达到20摄氏度左右。该公司还配套专利产品“微生物培养器”,养殖户可自行扩繁部分菌种,这一高科技产品已通过北京市科委主持的专家鉴定。 生态养猪技术在我国推广时间不长,但是它秉承一个正确的理念,就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必须与养殖动物保持和谐,与自然保持和谐,这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