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驱虫是提高猪场经济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正确的驱虫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驱虫效果,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科学选用驱虫药。 目前,对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等寄生虫,不少驱虫药只能驱除成虫而不能驱除幼虫。选用这些驱虫药用药后不久,成虫可能被杀灭了,但原来的幼虫发育为成虫,成熟后产下大量虫卵,从而造成重复感染。如果选用既驱成虫又驱幼虫的药物,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2.科学选择驱虫方法。 猪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猪群进行驱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猪群正发生寄生虫病时:采用“一刀切”的驱虫方法:
(1) 全场种母猪、生产公猪每年驱虫3次,分别在每年的3月、7月和11月份投药驱虫; (2)仔猪在断奶转入保育舍后3~4周(约8周龄、15 kg左右)驱虫1次; (3)引进或自留的后备公、母猪转入配种舍投入生产前2周(约6~7月龄)均应驱虫1次。 表 一:
2.3 寄生虫感染较严重猪场的驱虫方法:采用“四加一”驱虫方法:(如表二所示) (1) 全场种母猪、生产公猪每年驱虫4次,分别在每年的3、6、9、12月份或其它月份投药驱虫;
(3)引进或自留的后备公、母猪转入配种舍投入生产前2周(约6~7月龄)均应驱虫1次。 表 二:
在潮湿天气(如春、夏季节)比较容易发生疥螨病,应提前加以预防,生长育成猪可考虑再驱虫一次,可在4月龄时,应按上述要求重复投药一次。 2.4 专业育肥养猪户(购买猪苗育肥饲养)的驱虫方法:
4.注意加强对猪栏舍场地的消毒。 驱虫后应将驱虫后的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或焚烧或深埋;以防排出的虫体和虫卵被猪吃了而重新感染。 5.注意仔细观察驱虫效果。 驱虫药物对疥螨的药效并非立即起作用,一般须在投药后的2周才可见到较明显的效果。给猪驱虫时,应仔细观察。若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将猪赶出栏舍,让其自由活动,缓解中毒症状;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品解救。 6.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 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消灭中间宿主,尽量减少猪场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 控制寄生虫病能有效地提高猪场的饲料转化率,根据陈健雄博士2002年在广东白石猪场对800头猪采用“肯维”进行驱虫的试验结果显示:20公斤至90公斤,试验组比没有驱虫的猪群日增重提高了9.3%,而饲料消耗却降低了10.9%,肉料比降低0.36,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按驱虫计划进行驱虫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公、母猪驱虫分摊的费用)为1.8元,按当时饲料价格1.7元/公斤计算,由驱虫获得的收益可达28元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