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顾洪顺,男,43岁,中共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养猪协会会员,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会长。
2001年,顾洪顺辞去多家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家乡——临泉县同城镇大顾庄,成立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兴办农民培训学校,短短三年时间里,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培育出800多个养猪户。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目标定位在千家万户 顾洪顺有一肚子养猪经,如果自己开办大型的养殖场,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如果应聘到外地养猪场,年薪也可以拿到10万元。但是长期以来,他深感家乡父老贫穷的的主要根源就是没有致富技术、没有致富门路、没有致富引路人。当他得知有“111”养猪扶贫工程可以在家乡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他当机立断回到家乡,主动与政府联系,成立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承办“111”工程项目。基于上述原因,从一开始,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就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千家万户上,宗旨就是通过协会的力量,把爱好养猪的农户团结起来,共同致富,共谋发展,努力形成本地区资源优势,营建本地营销大市场。同时,鼓励和支持一部分拔尖的养猪户做大做强,成为本地龙头,融入企业化、工厂化管理。 2、工作重点体现在会员培训 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白手起家,可以说没有一分钱的公用培训资金。顾洪顺利用各种机会,使会员能够得到免费培训。他自己养了100多头猪,平时常把老少爷们集中到自己家里,毫不保留地传授养猪技术,节省了聘请教授的讲课费用;利用饲料推销商上门推销产品的机会,要求经销商聘请专家讲授饲料喂养技术;利用二元母猪推广的机会,邀请政府官员宣传富民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利用猪群防疫普查的机会,上门到各家各户现场指导喂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三年来,顾洪顺一直默默无闻地培训协会会员,必需的开支都是自掏腰包,从来不向会员伸手。近来,党中央关心农村专业协会建设的消息传来,顾洪顺倍受鼓舞,初步计划申请国家支持协会资金20万元,把农民培训学校办得更加有声有色。 3、发展方向离不开循环经济 随着千家万户养猪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凸现出来:养猪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令人欢喜;另一方面,养猪给农村带来的环境污染,又令人担忧。尤其是到了夏季,蝇虫乱舞,满村腥臭,不仅给村民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猪病交叉传播还给养猪业本身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危害。2004年7月份,大顾庄就爆发了猪瘟,虽然协会对疾病进行了严密的防控,但还是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季昆森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县得以应用并取得成效,为我县专业协会亮出了指路明灯;长官黄牛协会王守红的“林-草-牧-沼-菌”循环经济模式,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给全县专业协会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顾洪顺召开协会理事会议,深入学习季昆森循环经济理论,确定协会今后发展的方向离不开循环经济。借鉴王守红模式,确定了本协会“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猪-沼-菌”四大经济模式。成立沼气建设分会,派人到外地学习沼气技术,请来专家首建一座沼气池进行实验研究,把沼气池与猪舍建设有机融合起来,目前此沼气池已经正常供气。预计4月份,大顾庄全村将有30座沼气池开工建造。 农民们看到了循环经济的奇妙的功力和无限的前景,再也不担心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了。有了循环经济理论作后盾,同城镇的养猪事业会更加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