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最大规模的玉米国家临时收储已经启动,东北地区将增加2000万吨的玉米收储规模,以遏制价格持续下滑态势。 黑龙江省粮食局12月23日发布通知正式启动玉米第三批国家收储。消息人士透露,水稻、大豆也有可能增加收储数量,而大豆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千呼万唤的财政补贴仍未落实。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两次国家收储后,玉米市场的疲软态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因此国家即将再次增加在东北地区的收储规模,数量将达到2000万吨。此前曾预计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1.56亿~1.57亿吨,今年10月和12月初我国先后两次宣布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各收购500万吨的玉米,加上此次收购的2000万吨,总量将达到3000万吨,约占全年产量的20%左右。 黑龙江省粮食局12月23日发布的通知称:“为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有效解决农民粮食销售问题,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临时存储粮食收储力度,下达了第三批收购计划。此批国家下达给黑龙江省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45亿千克。 加上前两批下达的收购计划,我省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总量已达到71亿千克、临时存储水稻收购计划已达到50亿千克、政策性大豆收购计划已达到20.3亿千克,基本能够满足黑龙江省农民余粮销售的需要。同时,国家明确此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截止期延长到2009年4月末。已下达的各批次收购计划要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统筹使用,避免指定库点出现停收、限收,切实解决农民交售难的问题。对各品种粮食收购,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目前,黑龙江省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收购库点和收购计划,近日即可启动第三批收购。” 万达期货分析师张玉彬说:“12月19日,市场已经流传国家启动第三批粮食国家收储的消息,当天期货市场多个农产品价格上涨;12月22日豆油、菜子油等品种的905合约更是以涨停报收。” 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认为:“我国当前已经处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国家财政对农业的各种补贴也会继续增强,特别是在近段时间,利用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采用价格支持的方式将会收到更加积极的成效。而从国家产业发展来看,只要农民的利益能够稳定,粮食的种植生产就能获得保证。” 中华粮网信息一部主编焦善伟认为国内玉米形势严峻,河南市场玉米的收购价最低已经降至每500克0.6元,这个价格已经低于每500克0.75元的国家收储价,国家已出台的两轮收储托市作用有限,如果新增2000万吨玉米的数量得到落实,国内玉米滞销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原因在于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自给自足,与国外市场关联度不大,国外价格动荡的冲击有限。 与玉米问题已经看到曙光相比,同样严重滞销的大豆前景仍然黯淡。国内大豆市场基本上完全融入国际市场,郭清保预计今年中国进口大豆3800万吨,我国自产仅有1650万吨左右。至于大豆是否列入第三次粮食国家临时收储,目前尚无准确消息,而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一再呼吁的对加工国产大豆进行补贴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也尚未公开回应。 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介绍,大豆国家收储的价格每吨3700元,要比进口大豆每吨高出1000元左右,国产大豆严重滞销。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将国产大豆收进国家粮库中,但是没有解决大豆流通的问题,矛盾只是暂时掩盖了起来。 田仁礼说:“现在大量的水稻、玉米、大豆等着入库,黑龙江几乎所有的粮食烘干设备都已经开起来了,还是不够用。黑龙江大豆今年产量在800万吨左右,国家收储200万吨,还有600万吨卖不出去。即便国家能把所有的大豆都收储起来,放在粮库里不出几个月就会发霉变质,开春以后,问题更大。储得越多,积累的矛盾越多。” 田仁礼建议,除了继续执行大豆国家收储的既定方针,应该让中储粮总公司将收来的大豆按照市场价销售给油脂加工企业。他说,中储粮收储大豆的价格是每吨3700元,现在进口大豆的市场价是每吨2700元~2800元,买进卖出的差价由国家负担,这样就能够拉平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之间的价格差,重新刺激油脂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田仁礼估计这样做国家只需要投入30亿~40亿元,东北大豆滞销的问题就可以获得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