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通过五年的攻关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适合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实际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先进管理技术与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解决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出栏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死亡率高和生产成本高的“四低两高”矛盾。以加速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的攻关目标为如下五个方面:(一)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二)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相配套的设备、设施技术集成体系;(三)建立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规程和指标评价体系;(四) 开展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的应用;(五)根据猪群的繁殖与生理特性的不同,针对养猪生产车间建设的特点,实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最终提高我国规模化养猪产业化技术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 生产工艺流程 设备设施 环境调控技术 计算机应用 科学管理 【前言】 根据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任务的要求。开展了社会适存规模量以1.5、1.0、0.5、0.3万头养猪系统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瘦肉猪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技术与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经过采用单位申请、部门推荐、专家考查,最终由省政府项目管理办组织评审认定。选择在华中农业大学、黄石市江北农场畜牧公司、黄石市花湖农场畜牧公司、鄂州蒲团养猪场、浠水长流畜牧公司、仙桃九合垸畜牧公司、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公司等八个单位列入试验示范场。将毗邻的江西丰林企业集团畜牧公司、武汉市信达畜牧公司、九江五里乡养猪场、宜城市小河畜牧公司等几个单位列为技术辐射场。利用兴建或者技术改造方式,分别建成了生产与管理科技含量高的不同规模的养猪场。经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一专题报告。 1、确立的攻关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攻关研究,要求达到提高规模养猪生产水平。使商品猪170日龄达到100公斤体重,出栏率160%以上,经产母猪年产2.0-2.2胎,能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8-20头。 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在我国原有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集约化养猪适度的规模、适宜的生产工艺流程、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的研究。 在生产工艺模式上,采用先进性兼顾适用性原则。在技术模式上,利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集成与专题创新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规模含量上,采用以1.0万头为主,辅之于0.3、0.5和1.5万头为单位;在推进产业化方面:采用专题研究单位攻关示范基地 湖北省 中南 全国逐次展开。 2、专题执行情况评价 2.1、研究出了一套规模化养猪的核心管理技术 养猪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企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率低,但是规模化养猪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工厂化产业,企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指标量化评价与市场经济预测分析技术,科学的企业组织 ※本项目来源:“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瘦肉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两个专题,编号:96—003—01—02(5)。 由湖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共同承担。此报告主体研究内容为华中农业大学的部分。 运行技术。 2.2、规模化养猪企业规范化管理技术的研究 专题组在充分调研湖北规模化养猪场的已有生产管理技术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养猪系统技术理论,系统地制定了四套规程: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建设工艺技术参数》对于建设不同模式的养猪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制定了《规模养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照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成为实施科学化管理的依据;制定了《规模化猪场企业管理技术规程》、《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规程》,将管理与生产的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以上四套规程的研究,从而使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标准 化,规范化,并且正在着手申请将上述规程提升为行业标准。 2.3、 养猪生产市场波动规律的预测研究 根据我国养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特点建立预测模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猪-粮”二因子比价关系,提出了反映养猪生产市场变化的预警信号:红灯区(差)=5.74、黄灯区(中)=6.61、绿灯好)=7.73。以基本母猪占肥猪出栏量的比例为基础,研究养猪生产市场变化的预警信号,“基本母猪/肥猪出栏量”:养猪企业6.0—6.5%,社会宏观生产量7.0-7.5%均为常态量分布,若出现非常态量比例上升(比率增减时)将预示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比例下降的趋势,提示养猪生产的扩张或萎缩。综合运用上述敏感参数,可以掌握养猪生产的规律性,指导宏观养猪生产、适时地进行生产调整,化减市场风险,并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在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研究方面,选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将各变量逐步导入,建立规模化养猪场的成本分析模型,建立该猪场的模型: Y=a?X1b1?X2b2?X3b3?X4b4?X5b5?X6b6 式中,Y-全年总收入;Xi(i=1-6)-获得总收入的各主要生产要素成本;a,b1b2……b6为待定系数。 将所列表中的资料输入计算机运算,由计算机最终得出的生产函数模型为: Y=0.57?X1-0.31?X21.115?X30.208?X40.088?X50.092?X60.08 R2=0.92831(多重可决定系数):其表示该猪场总收入升降变化中,有92.83%的原因由这7个因素的变动来解释。 模型中弹性值bi的大小序列为:饲料(b2=1.115)>兽药(b3=0.208)>燃油费(b5=0.092)>合并项费(b6=0.08)>工具材料(b4=-0.088)和工资(b1=0.31)。 根据弹性理论:当bi>1时,表示成本有较小增加进,收入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应该增加该成本投入;当0<bi<1时,表示收入增加程度小于成本增加程度,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增加成本仍可使总收入增加;当bi<0时,表示收入随着成本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分析判断并且形成最优化的成本结构。 2.4、 规模化养猪企业指标不同生产方式技术经济评价 针对我国养猪生产的实际,深入研究不同规模量养猪指标评价技术,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手段。 规模化养猪不同规模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规模量 项目 0. 3 万头 0. 5 万头 1. 0 万头 2. 5 万头 投资额(万元) 200 300 600 900 生产工艺 工厂化 工厂化 现代化 现代化 设备设施 较先进 先进 先进 先进 技术配置 较合理 合理 合理 合理 劳动效率 较高 较高 高 高 环境调控 一般 较好 好 好 适应能力 较强 较强 强 强 产品质量 较好 较好 好 好 社会贡献 较大 较大 大 很大 生产风险 市场风险大 市场风险大 生产风险大 生产风险大 考核办法: 繁殖力、出栏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率、 FC + R 适度规模量(QR)= P - VC (FC—固定成本、R—盈利、P—单位收入、VC—变动成本)。 2.5、 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研究
为了把不同规模猪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要求具体化,从而使全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合理的猪群结构与比例。则根据新工艺流程图,设置年出栏0.3万头、0.5万头、1.0万头、1.5万头规模养猪生产过程参数。 表2、 不同规模猪场新工艺模式猪群结构参数
为了保障流水式生产工艺的运行畅通,对影响生产工艺运行的栏舍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不同规模的猪场常年存栏的各类猪群结构和繁殖节律,为猪场确定出各类猪群的工艺单元数。规模化的工厂化养猪一般是实行“周日制”生产作业。将繁殖节律定为7日,根据这一节律,沿用表2的数据可知各阶段存栏猪群头数。表3列出了万头规模化猪场的栏舍配置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