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2007下半年以来,生猪扶持政策刺激生猪生产发展迅猛。
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的政策。财政部数据表明:国家用于扶持发展养猪生产的资金投入达到150余亿元,资金支持几乎覆盖养猪生产包括母猪补贴、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发展规模养殖补贴、治理养猪环境补贴、养猪大县补贴等各个环节。 在这些政策刺激下,全国生猪发展十分迅猛。农业部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4.71亿头,同比增长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175万头,同比增长22.5%,生猪出栏2.88亿头,同比增长2.1%。由于数量增长,能繁母猪占存栏猪的比例达到11%,已经超过7%--8%的稳定发展水平。 二、进入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猪市场出现拐点,并出现五大新特点。 2008年上半年是国内生猪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猪价拐点”和“母猪存栏临界点”开始出现。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在4月份创造历史新高17元/公斤之后开始快速回落,价格拐点出现;母猪存栏量加速恢复,5、6月份达到均衡水平,母猪存栏临界点出现。母猪生产的恢复由严重不足向基本平衡,最后向供大于求快速转变,直接决定了后市的生猪供求变化。 进入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猪市场又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从2007年的5月份起一路上涨,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达到近几年最高点,每斤11元左右,此后开始持续回落,进入10月猪肉价格开始加速跳水,目前已经降到每斤8元左右,降幅接近27%。生猪市场表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1、生猪存栏量上升,价格下降。 2008年4月份前后,全国生猪出栏平均价格达17元/公斤左右,然而,4月份过后却呈现快速下跌势头。生猪价格下滑与中秋节、奥运会没有带来猪价的上涨,而饲料价格依然居于高位,养猪户期望落空,饲养成本压力大,出现恐慌性抛售关系很大;局部地区发生的疫情,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生猪价格波动大体在10.8-12.6元/公斤之间。 2、猪肉价格相对波幅较小。 虽然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带动猪肉零售价格有所回落,但由于猪肉零售价格受生猪屠宰量和居民消费需求量影响较大,通过生猪屠宰量和上市供应量的及时调整,较容易使猪肉供应量和消费量之间基本保持平衡,价格波动也就相对较平稳。2008年上半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涨幅低于生猪和仔猪价格,多数地区稳定在24-27元/公斤,最高价位出现在2月份,达到26.2元/公斤左右。之后虽然回落,但回落速度远远慢于活猪和仔猪价格,至6月份跌至24.4元/公斤左右,10月底跌至18.33元/公斤左右。 3、仔猪价格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2008年一季度,全国仔猪价格曾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远远高于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4月份前后,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涨至38.2元/公斤左右。2008年5月中旬后,大部分养殖户开始减少补栏、降低饲养量,仔猪价格快速下跌。至6月底已下滑至35元/公斤左右,目前更是跌至10-16元/公斤。 4、母猪价格明显回落。 2008年一季度,生猪主产区二元商品母猪价格从之前的1800元/头左右,快速攀升至2300元/头左右。但5月份开始出现明显回落,至6月底多数地区已跌破2000元/头。而且随着生猪市场的变化,二元商品母猪价格一路下滑,一些散养户甚至部分规模养殖场开始淘汰母猪,进一步加剧了母猪价格下滑势头。 5、养猪盈利水平先扬后抑。 2008年上半年,饲料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但全国养猪行业盈利情况仍超出预期,其直接原因是1月份前后的雪灾导致了大量生猪的死亡,直接导致1-5月份生猪的供应严重不足,致使春节后本该回落的趋势改为上涨。尽管四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畜禽死亡,但随着酷暑的到来,猪肉需求减弱,生猪出栏量增加,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养殖户盈利水平开始呈快速下滑趋势。至10月底,全国平均猪料比价已降至6左右,头均盈利水平降至300元左右甚至以下。目前,养猪已经开始出现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