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猪肉这两年价格蹿高,碰巧都被我赶上了。”参加本届农博会的九台市苇子沟镇农民肖国生兴奋地说,未来两年内,养猪仍然是比较赚钱的好项目。 
 盲目扩张导致血本无归 肖国生说,他从2001年开始养猪,当时只养了60头。到2003年,逐步养到600多头;2005年进一步扩大猪舍,并购买了粉碎机、搅拌机、饮水器和地下排水器。 但2005年下半年,肖国生遇到了养猪事业上的“寒冬”。“那时养一头猪只能卖500元钱,而从抓仔猪到饲养长大,仅成本就得800元钱。我由于扩大规模不仅把前四年挣的钱都赔进去了,还向当地农村信用社及亲朋好友借了14万元。” “吃亏就吃亏在不懂得市场供求,盲目投入。”肖国生说,2006年5月,在九台市畜牧局的帮助下,他开始对猪舍进行改进,使其在饲料成本不增加的基础上让仔猪产量增加。 摸准市场让他钵满盆盈 “吃过大亏后,我开始关注生猪市场的供求信息,电视里去年最流行的词汇是CPI,我也琢磨着,研究CPI报道和猪肉涨价的关系。”肖国生说,“每一次电视里出现CPI的时候,也把猪肉拿出来说说。这给我一个信号,说明生猪供应在全国范围内是供小于求,才使得价格飞涨,不少地区猪肉甚至卖出了牛肉价。所以,我开始继续扩大规模,增加养殖数量,让自己养殖的生猪早日卖上高价。” 肖国生的判断没有错,2007年3月,他再次引进能繁母猪50头,使能繁母猪达到了170头,四个月为一个出栏期,每期他都能赚8万多元。 今年前二季度,卖一头猪的纯利润最高时可达800元,这让像他这种规模的养殖大户尝到了甜头。“我现在仍在密切关注着生猪的市场行情,我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两年内,养猪仍然是比较赚钱的好项目。”肖国生说。 他说,目前他的猪舍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生猪存栏2000头,全年出栏生猪5000头。他在不断学习和积极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养猪经验,自繁自育,并实现了玉米的就地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