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洲首个生猪期货、也是第一个畜产品期货——韩国交易所(KRX)的瘦肉猪期货于昨日正式上市交易,当日成交量为125手,持仓42手,主要集中于808合约。价格波动区间为3900—3960韩元/公斤。 据介绍,该瘦肉猪期货合约交易时间为11:15-16:15,基准价为韩国国内11个市场交易的现金结算的生猪平均价格;合约单位为1000公斤,现金结算;结算合约为连续6个月合约;最后交易日为交割月第三个周三,最后结算日(即最后交割日)是最后交易日后第二个工作日;新合约指数基准价是韩国动物制品等级服务局计算的现货批发市场每公斤瘦肉猪两天的加权平均价格。 服务产业意义重大 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交易生猪相关的期货品种,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交易瘦肉猪和猪腩期货,德国、匈牙利和荷兰交易活猪。韩国交易所曾在2005年计划上市生猪期货,但由于缺少匹配的交易体系及担心农民不会使用这一避险工具而出现审批耽搁,从而未能上市。此次终于成功推出瘦肉猪期货,从服务于产业、开启交易所商品期货品种而言意义重大。 韩国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该期货品种的推出将会给养殖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有效风险规避工具。 他介绍,从交易所统计数据来看,韩国猪肉价格波动率在去年达到了27.2%,这个波幅已经远远高过了KOSPI200股票指数23.1%的波动率、三年期政府债券0.5%的波动率,价格波动风险更大,市场避险的需求更强。就产量而言,瘦肉猪市场是韩国继大米农业之后第二大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应对波动剧烈的生猪价格风险管理需求日渐增强。来自韩国食品农林渔业部门统计显示,2006年韩国的猪肉产值为3.6万亿韩元(36亿美元),占据韩国畜牧行业首位,占整个畜产品综合产能的30%。韩国每年人均消费猪肉18公斤,是该国人均牛肉消费量7.5公斤的两倍还多。 交易所发展增添动力 瘦肉猪期货合约的上市将会使得韩国交易所目前火爆的衍生产品系列锦上添花,即从金融衍生产品拓展到大宗商品领域。 瘦肉猪期货不仅是亚洲第一个瘦肉猪期货合约,也是韩国交易所上市的第一个农产品衍生产品,从而实现了上市品种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而且瘦肉猪期货的上市将会为新一轮商品衍生品上市打开一条通道,韩国交易所计划在2009年上市汽油期货,并寻求上市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 生猪期货发展空间广阔 1961年CME推出的冻猪腹肉合约获得成功,从而鼓舞交易所推出更多肉类期货。1964年CME举行了活牛期货首日交易仪式,将活牲畜引入到期货交易池。1966年,活猪期货推出。1971年,饲养用小牛期货面世。目前CME推出的这些肉类期货仍在正常运行,证明不可储藏的易腐商品也可以进行期货交易。美国是活牛及生猪养殖大国,1995年到2003年间,活牛和生猪的存栏量保持在1亿和0.5亿~0.6亿头的规模。CME在1964~1966年间先后推出活牛和生猪期货合约,目前正在交易的畜产品期货包括瘦肉猪、冷冻猪腩、活牛、饲牛4个品种。40多年来,畜产品期货发展迅猛,成为商品期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瘦肉猪期货交易量位居CME交易最活跃农产品合约的第二名,活牛期货合约成交量更是经常位居世界商品期货品种前十位,成为与能源、农产品、有色金属比肩的大品种。今年上半年,CME生猪期货交易量仅次于活牛交易量493万手,已经达到了461万手,比2007年同期的365万手增长了26%,远高于活牛9%的增幅。2008年CME瘦肉猪日均交易量达到3.7万手,相对2007年2.9万手日均交易量增长27%;CME瘦肉猪期权的交易量也达到21万手,比去年同期的11万手增长136%。6月底CME瘦肉猪持仓量已经达到了24万手,相对2007年同期的17万手增长44%。 有市场人士介绍,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合约上市申请已报中国证监会待批,韩国生猪期货的推出对我国生猪期货上市交易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动力。 另据德国权威统计,2008年全球主要猪肉生产国生猪屠宰总量将达9713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中国预计为4470万吨,居世界第一。美国排在第三位,产量为1068万吨,增长7.2%。全球猪肉消费量也将上升,预计主要消费国今年需求总量为9690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中国需求量为4460万吨,同比增长1.2%,美国为940万吨,增长4.7%。从中美生产消费规模来看,中国生猪现货市场规模是美国的4倍,更远远超过韩国规模。当前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令市场各方对生猪期货的需求极为强烈,依托中国强大的现货市场基础,可以预见未来生猪期货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