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3日上午9时,广西首例、我国第四例克隆猪在广西畜牧研究所陆川猪保种场诞生。这只克隆猪现在生长情况如何?从当年的“克隆牛”,再到如今的“克隆猪”,研究所专家付出了多大努力?它的诞生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近日,笔者采访了克隆猪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卢晟盛博士和何若钢教授。
现场:克隆猪与普通猪一起健康成长 10月24日,卢晟盛和何若钢一同前往保种场探望已出生11天的克隆小猪,这已经是两位负责人第4次前往探望了。何若钢告诉笔者,为了照顾广西第一例克隆猪,陆川猪保种场的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看护观察,去探望的人都要经过消毒、换衣、换鞋后,才能进入猪场亲眼目睹克隆小猪的真面目。 这头克隆猪被放到一群黑色小猪中饲养。何若钢说,从成长状况来看,它和普通猪没有什么区别,事先不知道它是克隆猪的人,都不会察觉有什么不同。刚出生时,克隆小猪体重仅有0.7公斤左右,身长约20厘米。出生11天后,克隆小猪体重达到1.6公斤,身长也达到了24厘米,目测身高为15厘米,而且皮肤红润,毛色光亮,比刚出生时强壮多了。 他们之所以特意把克隆小猪和这群黑色的杂交猪放在一起,没有特殊对待,就是为了让克隆猪能够尽快地适应环境,健康成长。现在克隆小猪能精神饱满地追逐嬉戏,和其他杂交猪抢奶吃,显得特别顽皮可爱,可见已经度过了出生阶段的危险期,进入健康成长阶段。 何若钢说,一般来讲克隆猪体质是比较弱的,能够长至成年的不多,以后还有两个危险期——断奶危险期和疾病危险期需要特别注意。克隆猪长大成年研究价值才会更高,所以要实施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它能够长到成年。 艰辛:四年时间打造克隆猪 克隆小猪的背后,是研究人员4年来的呕心沥血。 从2003年开始,广西大学的克隆猪课题小组就已经进行基础研究,2004年正式开始克隆研究。直到今年6月中旬,研究人员才将胚胎植入代孕母体内,经过了114天,克隆小猪才诞生。 克隆小猪顺利产下,与研究组成员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卢晟盛介绍说,几年来,实验室绝大多数时候每天都是24小时运转。研究组还有两个硕士生,常年累月都是凌晨4时开始实验,一直到中午12时;中午和下午休息一下,晚上9时又开始实验。 卢晟盛说,克隆猪的培育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实验室阶段,2003年开始到现在,他们主要进行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去核、注核、融核等工作;另一个是胚胎移植阶段,时间从去年6月份直到克隆猪的诞生。 在实验室阶段,核移植部分很考验人,由于实验用的显微针非常细,直径约20~30微米——比人的汗毛还要细,而欲去核的卵母细胞直径是120微米,因此要求研究人员要有细心更要有耐心。研究员光是掌握、熟悉显微操作,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克隆小猪顺利产下,让卢晟盛很欣慰。他说,4年来,研究组成员的敬业精神很让人敬佩。研究组里还有几名成员是在校研究生,他们中有的在研究过程中硕士毕业了,但仍然继续来到学校进行试验。 卢晟盛回忆,从正式移植开始,课题组做了近20次的实验,均告失败。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今年6月再次将核移植胚胎植入代孕的陆川猪体内,终于使这头陆川猪成功受孕并产下了克隆小猪。 技巧:陆川猪当选“代孕妈妈”有原因 由广西大学卢克焕教授研究组成员卢晟盛博士主持、与广西畜牧研究所合作的该课题,利用广西巴马香猪体细胞作为核供体、体外成熟的猪的卵母细胞为胞质受体,经去核及移核、融核和激活构建,得到早期克隆胚胎。 “陆川猪作为‘代孕母亲’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何若钢介绍说,从今年的1月开始,他们进行的20次的植入实验中,当时陆川猪并没有在“代孕妈妈”的行列。最后选中陆川猪有3个原因:母性比较好;照顾仔猪的能力强;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的母猪体重比较大,在哺乳期内可能会有压死仔猪的情况,但是陆川猪很少有这样的情况。而且,陆川猪体长比较短,腹部大,臀部宽,有利于妊娠;此外陆川猪奶水丰富,可以很充足地哺乳10~12只仔猪。 “选择广西巴马香猪进行克隆,目标则非常明确。从一开始,研究人员就采用巴马香猪的细胞核进行核移植。”何若钢说,巴马香猪是优良的地方种猪资源,肉质好,味道鲜美,并且体型小。虽然外国引进的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但是远不及香猪的肉质鲜美;香猪还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品种,对于研究更有价值。 意义:人类器官移植可能不再“资源缺乏” 近几年,关于克隆牛、克隆兔在广西诞生的报道常见报端,广西的专家们不断克隆动物,究竟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这次克隆猪的成功,把巴马小型猪作为医学实验动物,为器官移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若钢说,虽然克隆牛、克隆兔已经落户广西,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克隆猪更能够弥补人类器官移植资源缺乏的这一现象,在这方面克隆牛、克隆兔望尘莫及。 何若钢介绍说,目前人类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由于没有类似的供体——即与其人体相符合的器官,因此就算再有钱、技术再成熟,也常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状况导致一些人错过很多移植的机会,甚至会因为没有适合的器官来做移植手术而死亡。克隆猪的成功弥补了这个空白,在众多动物里面,猪和人的生理生化特性是最相似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克隆猪来弥补人类移植器官的紧缺。 克隆猪除了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外,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就目前为止,在众多肉食中,猪肉占据了一半以上,但不是所有肉都是肉质鲜美的,克隆猪就可以通过克隆优质的种猪,弥补这个“遗憾”。何若钢说,一头优质的公猪一般可以配20头母猪,如果克隆优质的母猪和公猪,就可以迅速扩大优秀个体的数量,满足市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 另外,克隆技术令挽救濒危动物不再是幻想——通过克隆技术的推广,可以避免濒危动物的灭绝。假如动物活体因遭受疾病等威胁而导致死亡,但只要克隆的胚胎、细胞都在实验室的基因库里,就可以再现动物活体。 计划:从一胎一头走向一胎多头 何若钢介绍,广西克隆香猪诞生,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止。其他克隆猪的例子都是只能成功产下一头小猪,因此他们将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将通过对克隆小猪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包括其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进行自然繁殖,然后从它身上再提取核细胞进行克隆,进行一胎多头克隆。另外,还要对其他动物物种进行克隆。 卢晟盛则说,广西克隆猪的诞生,为广西特有猪种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他希望通过克隆去保护濒危的物种,接下来将进行广西濒危猴种的异种克隆技术研究,探讨利用异种克隆技术挽救广西濒危猴种的可能性。 目前,克隆研究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已经很完善,最需要的是资金,他们希望政府能对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