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在市场上买到的猪肉都是无公害的,因为只有无公害的猪才能进入厦门岛。市政府为群众切实办了一件大好事!”在厦门市采访时,很多群众这样告诉记者。
从6月1日开始,厦门市在岛内推行“无公害生猪”准入制度。近3个月过去,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尽管目前厦门市场的猪肉都打出“无公害”的招牌,然而老百姓吃到的并非全部是“无公害猪肉”。 养猪场的生猪是否“无公害”, 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厦门市贸易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厦门市加大了治理餐桌污染的力度,尤其是在生猪定点屠宰和瘦肉精检测等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市里希望更进一步,就决定推行无公害生猪市场准入的做法。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销到厦门的“无公害生猪”价格每头比普通生猪高出15元左右,一些养猪户开始坐不住了,纷纷进行无公害生猪产地认证。 几个月过去,记者追踪调查发现,尽管目前厦门市场的猪肉都打出“无公害”的招牌,但事实上一般生猪照样可以进入厦门市场,一些原来按照无公害生猪要求进行养殖的养猪场也开始观望。 出现这种情况,记者发现,首先,政府的裁判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在无公害生猪的检测方面没有把好关。对于养猪场提供的生猪是否“无公害”,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 其次,无公害产品存在重认证、轻管理的现象。龙岩市一些养猪户告诉记者,无公害认证部门认证一家养猪场的收费是1万多元,但除了每年一次的例行“年检”外,基本上就不再进行管理,一些养猪场还是按照原来的饲养方法进行管理。 “好猪”和“差猪”一个样 记者发现,目前不少普通生猪照样可以进入厦门市场。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一家万头猪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猪场根本没有经过工商登记,更没有经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但约有三分之一的生猪照样销到厦门。 “好猪”和“差猪”一个样,一开始出现的无公害生猪优质优价很快被“抹平”。记者日前在龙岩市调查时看到,销往厦门的“无公害生猪”和销到广东、泉州等地的普通生猪价格完全一样。 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 业内专家认为,厦门市在岛内推行“无公害生猪”准入制度,这一做法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目前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制,才能真正将好事办好。 一是要加大对无公害生猪的检测力度并进行公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信用制度。 二是要引导市场通过竞争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继续大力培育猪肉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