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猪
金华猪为中国著名地方优良猪品种, 有“中华熊猫猪”的美誉,其头部和尾部为黑皮黑毛,故又名两头乌。它具有皮薄骨细、肉味鲜美、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驰名中外的金华火腿,就是用它的后腿精心腌制而成的。
金华猪肉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系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细.头小股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强,平均每胎产崽可达14头以上,繁殖年限长.优良母猪高产性定可持续8~9年.终生产崽20胎左右,乳头数多,泼乳力强,母性好,仔猪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猪70~ 80日龄即开始发情,105日龄左右达性成熟。6月龄即可配种生产;造应性好,耐寒、耐热能力强,耐粗饲,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
一、外型特征
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除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二、生产性能
金华猪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它的鲜腿重6~7kg,皮薄,肉嫩,骨细,肥瘦比例恰当,瘦中夹肥,五花明显。以此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是中国著名传统的熏腊制品,为火腿中的上品。皮色黄亮,肉红似火,香烈而清醇,咸淡适口,色、香、味、形俱佳,且便于携带和贮藏,畅销于国内外。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性情温驯、母性好和产仔多等优良特性。经产母猪每窝产仔14.22±0.31头,仔猪育成率高(94.0%)。金华猪在每公斤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2.56 MJ、粗蛋白质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营养条件下,在体重17~76㎏阶段,平均饲养期127天,日增重464g,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51.4lMJ,可消化粗蛋白质425g,75 ㎏体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
三、利用
以金华猪作母本的二元杂交能明显地提高肥育猪增重速度,降低饲料消耗。尤其是大约克×金华猪、汉普夏×金华猪、杜洛克×金华猪、长白猪×金华猪的杂种后代日增重提高25.7l%~38.25%,饲料消耗减少10.30%~13.06%,瘦肉率提高5.93%~8.90%。长白猪×苏联大白猪·金华猪,大约克×苏联大白猪·金华猪三元杂种猪的效果优于二元杂交。日增重分别达614g和698g,瘦肉率比纯种金华猪提高5%~9%。








